寂寞深处的坚守 ——马栏狱警的故事
减刑、假释听证会既是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服刑人员的肯定,又能教育其他服刑人员。本报记者 沈广睿 摄
本报记者 殷常兴
马栏山监狱,距旬邑县65公里,这里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基本与外界隔绝,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工作性质,也让这里的民警养成特殊的气质,他们牢记自己的职责,吃常人不能吃之苦,默默地坚守着这个神秘的地方。
范维刚,副分监区狱长,1988年6月从陕西警察学院毕业就来到这里,一干就是20多年,这个标准的北方汉子言语中透着朴实。
“过去服刑人员改造都是在野外,由于距离营房远,中午都不回来,吃饭时民警都是和服刑人员在田间地头吃。现在条件好了,服刑人员改造都在监区进行。”范维刚说,这里3-5月份风沙很大,一般都在五、六级,每天基本上都在上午10时左右起风,傍晚天黑了风停。那时候,夏天还能吃上热饭,冬天就不行了,每次饭送来都凉了,馒头都冻成硬的。没办法,大家就在地上生堆火,将馒头切开放在铁锨上烤,热了才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警们毫无怨言,大家都形象地说这是“铁打的监狱,流水的犯人!”服刑人员服刑满后就离开这里,而民警还要继续改造其他服刑人员,但是每看到一个服刑人员通过帮教,悔过自新,从这里出去重新做人,自己就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正是这种责任和成就感让一代又一代的民警扎根在这里。
一家人分居四地,这您可能想不到。政治处主任马炜,自己在监狱工作,妻子在淳化县,母亲在旬邑,孩子在外地,每年都难过一个团圆日,轮到自己休息,看了母亲就不能看妻子,看了妻子就不能看孩子,“家里人都是自己照顾自己!”就是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他仍然无怨无悔,政治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常年生活在这里,结婚难、子女就业难、照顾家人难,无不困扰着民警们。社会上流传一句话“服刑人员是有期徒刑,狱警是无期徒刑。”细心品味,民警不能离开监狱,家人自然无法照顾,孩子无法教育,家庭教育不完整,以至于有的民警的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
监察审计室一位民警,孩子在三原县上初中,一段时间孩子迷恋上网,家人管不住,多次逃学,原来成绩很好,迷恋上网后成绩一落千丈,家人用了好多办法没有效果,无奈之下,只好让孩子休学半年来到马栏监狱。这位狱警父亲每天将孩子交给当地一位放羊人,让他带着孩子放羊,让孩子体验生活之苦,体验生计艰辛,民警闲时与孩子进行交流,进行教育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锻炼,孩子的思想、行为有了很大转变,这才继续上学。
狱警没有豪言壮志,也没有与歹徒的英勇搏斗,可是,在日复一日中,重复着水滴穿石的耐力,也许狱警这个职业不是那么风光,“教育好一个犯人,就是拯救了一个家庭。这就是我们狱警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方式。”政治处主任马炜如是说。(D)(4)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在嵯峨镇、渠岸镇已实现通气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选定了陵前镇、西阳镇、大程镇三镇作为发展重点。陵前镇规划敷设次高压天然气管道1.2公里,中压管道4公里。中压管道基本覆盖陵前镇镇区,计...
三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