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跳动在漠西塬上的“音符”

咸阳日报 2013-11-14 02:06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军政 刘计划

“北塄村王博学,果树种了一亩七,苹果卖了三万一。”这对大桥村的村民来说是人老几辈想也不敢想的事。

10月25日,在乾县漠西社区,大桥村村民王伟大的“龙门阵”摆得津津有味。

漠西三面环沟,一面临岭,地势北高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大沟深,土壤贫瘠,年平均降水量484毫米,属渭北旱腰带地区。

大桥村以前以种粮食和油菜为主,“亩收入不到400元,天旱土松锅朝天”。群众住土窑洞,走泥土路,吃窖水,娃连个媳妇都娶不上……大桥村村民以前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栽了3亩核桃园,家有4亩苹果园,收入在眼前。”王伟大眼里,现在的前景一片光明。

像王伟大一样,旱腰带地区如何发展产业,如何让群众富起来,这是漠西人几辈辈都在摸索的路。

“从2010年开始,大桥村的吴家庄、杨家庄、刘家庄130多户‘三告别\’搬迁。如今,村民住楼房,做饭用沼气,水龙头一打开,就是流不完的自来水、幸福水。”村委会主任王振祥言语中充满自豪。

“三告别”,搬进的不仅是新房,更重要的是群众有了脱贫的信心。王振祥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三告别”工程实施后,对旧庄基进行复垦,将新增土地600多亩,按照产业调整计划,新栽成优质苹果园,600亩果园5年后按现在价格计算,每年为群众增收500多万元。

“今年开春后,仅吴村就栽植杂果500亩,各村还种了850亩苹果,乾关路两侧的400亩苹果将建成千亩双矮苹果示范园。”漠西社区主任姚伟眼里,漠西人蹚出了一条条路子,“夏收后,机耕打垄下葱苗,大葱面积4100亩,875户亩均进账6000元。”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不,大桥人眼瞅着见雨拔节的果树苗又打起了新主意。

2012年,投资7000万元的金御牧业万头生猪育肥项目落户大桥村。

“猪场产生有机肥,是咱果树最好的肥料,还可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解决一部分人就业问题。”王振祥乐呵呵地说。

为了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县上积极向群众发放小额贷款,帮助农户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科技部门定期举办专业技术培训会,不断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种植、养殖技能。

姚伟告诉记者,以绿色项目发展产业,以绿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这是漠西塬上的绿色之路,发展之路。

秋日黄昏,长势良好的果树、大葱,像一行行美丽的音阶,错落有致地跳跃在漠西塬上。(B)⑧

新闻推荐

乾县强化措施提升“两率一度”

本报讯(韩志峰宋鹏伟)为全面迎接全省“两率一度”年度测评工作,乾县不断推进提升“两率一度”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年终“两率一度”测评在全省争先进位的目标要求,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

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