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休闲旅游唱主角
本报讯(记者 马沅聪 实习记者 任莹)昨日,记者从市文物旅游局了解到,清明节假期市民的出游活动一般以中短线为主,踏青、赏花、休闲和回乡探亲以及祭祖、扫墓成清明游的主要内容,结伴自驾游游客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2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2.3%以上。
【短途】
多数市民选择“祭祖加短途游”
王先生老家在乾县,每年清明他都会和父母一起回家给过世的爷爷奶奶上坟。和王先生情况一样的市民很多,他们也都选择祭祀的同时带着家人短途旅游。市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踏青游、回乡探亲游、祭祖扫墓成为清明假期的主流。周陵祭祀、刘氏、苏氏、白氏、李氏清明祭祀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外地客人前来缅怀先祖,咸阳湖景区、乾陵景区、茂陵景区、汉阳陵博物苑、三原城隍庙、武功城隍庙等景区到处可见车流拥挤,人头攒动的景象。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12.6万人次,农家乐接待游客20万人次,温泉足疗接待游客2万人次,旅行社接待客人4200人。
【红色】
红色旅游景区日渐引人注目
近年来马栏红色革命旧址、安吴青训班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日渐引人注目,成为人们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课堂,许多游客和家长借清明假日,带孩子来接受教育。同时因为假期高速路对小型客车免费,更多出行的市民选择结伴、拼车出游的方式。
【低碳】
没有烟雾缭绕,更多的是绚丽的菊花
今年的清明,低碳成为祭扫新风,记者在墓园里看到,祭扫时很少见鞭炮齐鸣、烟雾缭绕的场景,更多的是绚丽的菊花、太阳花。随着市民祭祖观念的转变,低碳祭扫、绿色祭扫、网络祭扫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点燃香烛、焚烧祭品、鸣放鞭炮等祭扫方式,不仅与提倡的“低碳、生态、环保”生活方式不符,也产生大量垃圾和废气,污染生活环境,更容易造成事故。更多的人在祭扫时选择了鲜花代替纸钱、冥币,放置在先人墓前;植下一棵小树,寄托哀思;在网上建个虚拟灵堂,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宁军第五琳娜)为使咸阳市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参与社会生活能力,今年以来,市残联积极邀请省康复医院“复明一号”流动眼科手术车,采取市残联补一点、新合疗报一点的办法,第一批...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