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天圣地好畤村水木
轩辕黄帝创立的礼天祀年的畤祭,开中华礼仪文化和祭祀文化之先河。“畤”字的本意是古代祭天的场所,后来又扩展和延伸为祭祀天地及五帝的场所。畤祭从创立之初,黄帝就赋予其两层含义:一是顺应民意,设畤祭天,以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二是告诫人们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遵循自然规律,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值得自豪和庆幸的是黄帝的祀天之地就是现今乾县城东的好畤村。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就是说,黄帝来到雍州地区祭祀上天,曾停宿三个月之久。《黄帝内传》记载:“帝筑圆坛以祀天,方坛以祀地,则圆丘、方泽之始也。”这也明确地告诉人们,筑坛祀天,始于黄帝。唐代杜佑在《通典·州郡部卷173》中记有:“好畤本汉旧县,因古好畤祠为名。”唐代魏王李泰在《括地志》中记载:“好畤有轩辕殿,秦灵公作。”这说明在秦始皇之前的秦先帝们,已经恢复了黄帝创立的好畤祀天活动。北宋时期的《舆地广记·卷一五》记有:“陕西秦风路上,好畤县,祭天之所,曰畤。”
另外,让我们可喜的是,除了上述大量历史典籍记载之外,黄帝祭天遗址也得到了考古活动的有力支持。一是黄帝所处的时代与仰韶文化中晚期相对应,而在祭天遗址的东侧,与底旦村和上旦村相邻的上陆陌村,曾经出土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石斧及大量的泥质红陶、加沙红陶和加沙褐陶等各种器物。而每一种考古文化的形成,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好畤地区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原始农业繁荣的良好条件。正如一首古诗所赞:“好畤田园美,南华物我齐。”“好畤田”成为古代农业文明的代称,这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现今乾县的好畤获此殊荣。而轩辕黄帝作为推动中华进入农耕文明的代表人物,将好畤选为祭天之所,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乾县一幅罕见的老地图在好畤村北至上旦村有三座古庙的标志,经过对该村周边的实地考察,在上旦村有天宫庙遗址,在好畤村以北约一公里处的北底旦村有天齐庙遗址。解放前夕,天齐庙占地面积十多亩,内有三座大殿,且有戏楼一座。当年每到农历二三月,这里都要举行庙会,四里八乡的村民聚集于此,观看各种民俗表演。每逢干旱,村民则以流传下来的仪式祈祷祭祀,直到天降“神雨”为止。(B)(12)
新闻推荐
慈母村位于乾县周城镇南8公里处,以“丁兰刻木”的传说而得名。据《通志》记载:“丁兰,汉孝子,河内人,寓居平陵。”后来不知什么缘故,丁兰来到乾地。清《乾州志稿》记载:“吴山下有丁兰宅。”但遗址无考...
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