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构筑文化载体 全力打造文化名片——乾县文化事业发展纪实
乾县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建设陕西文化强县的目标,统揽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1年共荣获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奖项5个,市级奖项6个。
本报记者 杨波海
依托载体惠民生
深入实施,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进程,文化惠民工程惠泽千家。县图书馆在科技宣传月、世界读书日、读书宣传周免费发放读书卡300余张,新增读者200名,新增加图书5000多册,设立图书漂流点8个,为全县86个“农家书屋”培训业务骨干86名。县文化馆国家一级馆验收顺利通过。争取国家和县上投资以及免费开放资金41万元,用于文化馆基础设施改造和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全年共举办舞蹈、书法、少儿才艺、广场文化活动等各类培训班62次,数十幅作品在国家、省、市、县组织的书法、绘画大赛中获奖,馆内19个厅室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乾县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等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热火朝天。“十镇百村万户公共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县剧团“文化下乡”200多场次,先后代表咸阳市参加陕西省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和陕西省庆祝建党90周年戏剧专场演出,并获得“优秀剧目”等7项大奖;代表县委、县政府参加咸阳湖赏花节、菊花展荣获2个一等奖。
强化基础促发展
县委、县政府把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升城乡文体活动阵地作为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县文体局通过努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文体基础设施。投入365万元建设临平镇等15个镇(社区)综合文化站,全县镇(社区)综合文化站总数达到19个;投入100万元建成了40个“农家书屋”,全县“农家书屋”总数达到86个;投资42万元为20个镇社区21个行政村配备了文化活动器材;投资68万元建成了北寺全民健身广场;投资9万元为韩寨、阳峪、佛留新农村广场配备健身器材;为县城东大街社区、西大街社区、北大街社区、南大街社区争取价值12万元的电脑、投影仪、电脑桌等办公器材;争取投资200万元在临平镇建设文体活动中心;争取30万元的健身器材,建设丰润园密集型全民健身休闲广场;为5个镇2个社区争取40多万元的健身器材。为县剧院争取每年12万元的县财政预算资金,用于职工工资的补贴和事业经费,为县剧院、县剧团争取维修资金20万元,对其进行维修改造。
打造名片显特色
该县对秦腔经典剧《福寿图》进行了弦板腔嫁接改造,在构思策划、主题内容、表现形式、舞美音效、服装设计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相继成功举办了《秦之声》弦板腔专场演出、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弦板腔专场演出、陕西电视台《秦之声》乾县戏迷海选赛等重大演出活动。全市组织的天水和三原非遗项目参展中,该县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省保项目乾州蛟龙转鼓、乾州布艺、乾州四宝榜上有名,弦板腔剧团共获得9项省、市政府颁发的大奖。弦板腔《福寿图》被评为优秀剧目、列入精品工程,并在全县21个镇(社区)和市党代会进行了40多场汇报演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县文体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建立了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在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的基础上,编写了《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乾陵文化研究会共同编写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一书,对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情况进行了地图汇编。重点对弦板腔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精心包装。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弦板腔服装、道具、布景、灯光、音响、字幕、音乐、唱腔进行精心包装。通过精心包装草根文化、孝道文化、旅游文化、特色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截至目前,该县文化产业总值已经达到2.03亿元,较上年增长32%。弦板腔、蛟龙转鼓、乾州布玩具、乾州四宝、乾陵旅游等已经成为该县文化名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C)⑤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千名党员教师帮扶千名留守儿童”活动突出爱心帮扶,让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共享一片蓝天。该县组织1000名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党员教师与农村1000名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通...
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