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多媒体教学的何祖雯
本报记者 宋超
在渭城区风轮初级中学,有一名内心像孩子的数学教师何祖雯,一下课,学生们常会三五成群地涌到办公室与她聊天,之所以能与学生打成一团,得益于她接受的新鲜事物。她坚持使用多媒体教学,经常将自己制作的微课发送到班级QQ群,供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巩固练习。
早在何祖雯上高一时,计算机这门课程只能让她学到一些很简单的知识;上了大学后,带着对计算机的新鲜感,一有空,她就跑到网吧,浏览网页、看视频。刚参加工作时,多媒体教学还没普及,大多数老师仍停留在“一根粉笔、一个教案本”的传统教学模式。恰巧,同一学科组的杨中平老师就像是“沙漠里的绿洲”一样,常年坚持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赠给她了许多独立制作的课件。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她感到制作教学课件非常困难,于是,一有空她就向杨中平老师请教,还不断地在网上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和技巧,并下载一些课程的课件,把自己一些教学思想渗透到课件中,再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停地进行修改。
一段时间后,何祖雯发现有时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站在讲台上的她总是不断地需要翻阅PPT,而黑板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无法捕捉到重点信息,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可能会存在跟不上趟的问题。如何把新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是何祖雯考虑最多的问题。于是,她又改变教学方法,在讲授概念性的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制作课件时,尽可能多的插入一些动画,起到教学的趣味性。在讲授具体习题的解题思路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解题思路一目了然。
2015年,渭城区教育系统利用暑期组织开展了微课培训,作为年轻教师的何祖雯参加了这次培训,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微型课和录课方法。在培训结束后,她开始尝试着微课制作,除了在培训时掌握的知识外,她还通过网络、购买一些书籍自学了相关知识,在制作时,为了防止出现杂音,她总会在夜深人静时,对着电脑反复录制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识的微课,尽管一节微课只需10分钟,但录制起来相当不易,不能出现一点失误,在录制过程中如果有瑕疵,就要重新录制。经过反反复复连续几个晚上的努力录制,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制作的微课在此次培训成果展示时,获得了全区一等奖。
回到学校后,何祖雯除了日常教学、学生管理工作外,她又自学了有关剪辑方面的知识,把一些中考模拟题的讲解录制成微课,等到学生放学后,发送到班级QQ群,让学生们掌握做题技巧,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去年疫情延迟开学期间,她除了线上授课、制作有关习题的微课外,还利用学生空闲时间,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每人不限范围地讲解一道题并且录制下来,她发现,不管是班里学习成绩优秀、还是中等学生、甚至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为了展现自己,纷纷选择了适合自己去完成的习题进行讲解并录制。这让她看来,学生们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及时巩固了所掌握的知识。
何祖雯说,学无止境,从教15年来,她经历了大背投电视、投影仪、幕布、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在她看来,如果不及时了解新鲜事物,就会与学生格格不入,率先垂范,也要让学生们感到老师也在不断接受新鲜事物。而多媒体教学是对原本的传统教学的一个“强心针”,也是一剂“兴奋剂”,它会让你在教学中改变自己,当你做好一个课件或是一堂微课时,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E)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萍)8月26日至9月28日,咸阳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利剑保“胃”行动,为“十四运会”...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