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年爱相伴 你的每天第一眼 来自忙碌的她和他

华商报 2017-06-30 09:08 大字

每天清晨,当许多读者还在甜睡时,我们的发行员就已经将飘着油墨香味的报纸和香甜的牛奶放在订户家门口,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做发行工作多年,成了小区里的熟面孔,他们走在第一线,为订户提供着最真诚的服务。华商报改版20周年,让我们走近身边发行员的生活吧。

49岁发行员张小英 17年换7辆送报车

每天4时许起床,6时许外出送报,49岁的黄马甲发行员张小英坚持送报纸已经17年,从开始的自行车到现在的电动三轮摩托车,送报车换了7辆。

凌晨4时许开始忙碌工作

6月28日凌晨4时许,大多数人们还在沉睡中,位于咸阳陶院巷内的华商报咸阳中心发行站内,早已经灯火通明。凌晨室外虽然凉爽,但发行站内却一股闷热,屋顶一盏吊扇不紧不慢的旋转着。

发行站内一名工作人员开始忙着整理各种物品。天开始蒙蒙变亮,断断续续有发行员过来,发行员张小英也骑着一辆电动三轮摩托来到站上,报纸还未送到,大家忙碌着清点酸奶。

凌晨5时许,发行站的20多个发行员均已经来到站上,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一辆印有华商报的小货车缓缓驶入院内。张小英开始和同事们一起将货车上的物品往下搬。

一捆捆的报纸,一箱箱的牛奶,一会儿就在发行站门前堆起了小山。“现在发行员不光送报纸,还送牛奶。报纸版面多的时候,院子能堆满。”张小英说,今天的报纸有三叠,还有一张广告,广告要单独插在报纸里面。

一人提好几捆报纸,张小英和同事们开始插报,先将每一捆报纸拆开,之后将B叠和C叠及广告纸插入A叠之中。十几分钟时间,三捆不同的版面重新被扎成一捆完整的报纸。“插报大家都很熟练,报纸多了得半个小时,少了十几分钟就能结束。”张小英说。

整理完报纸,发行员各自将报纸牛奶装车,前往各自的发行区域送报。张小英负责宝泉路彩虹老区、维也纳花园、石油公司等6个地方的送报任务,装好车后,开始一天的送报工作。

送报17年 交通工具换了又换

每天上楼下楼,投递报纸,周而复始,张小英算了一下,从2000年进入黄马甲开始送报,到现在已经17个年头,交通工具从最初的人力自行车已经换成了电动三轮摩托,总共换了7辆。“以前一直骑着自行车,每天下班总是腿疼。2009年,单位统一发放了电动车,以前轻松多了,光三轮摩托车就换了3辆。”张小英说。

当发行员之前,张小英一直在家看娃,那时,正逢华商报改版不久,发行员收入可观,张小英和丈夫一同加入黄马甲公司,开始了送报生涯。“送了这么多年报纸,我们俩在咸阳买了房子,两个娃也都上了大学。”张小英说,送报这么多年,她都习惯了这种生活模式,每天凌晨都会早早起床。

发行员不光单纯送报纸,牛奶、蔬菜及快递都在发行员的业务范围之内。每天早上天黑就进入小区送报纸,下午去小区卖奶天黑才出小区,曾经有一个老订户看在眼里,还为张小英写过一篇赞扬的文章。

“老小区送报纸方便,也快,一些高层进出门需要钥匙,我们得等有住户进出才能跟着进去,比较费时间。”张小英说,“我送报纸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投诉过。老订户见我都很热情,每次都喊女子,天天去他们家,太熟悉了。”

当然,也有订户对她发火的时候。“之前有一个老订户,因为我送报纸迟了一点,便对我发火。订户是个退休干部,时间观念比较强,10点之前必须看到报纸。”张小英说。

发行员没有周末,工作单调又辛苦,但张小英感觉,报纸让她充盈了精神世界,也让她活得从容淡定,这也是她能坚持下来的一个很大原因。华商报记者 刘军伟

新闻推荐

咸阳市渭滨办704社区举办庆“七一”文艺汇演

阳光讯(赵亚莉王露记者李瑜)为纪念建党96周年,讴歌党的光辉历程,6月22日,咸阳市渭滨街道704社区与辖区物业公司联合举办了“共筑中国梦喜迎十九大”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文艺汇演。社区以以创建全...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