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验中学生 获赞“中国好娃儿”

咸阳日报 2014-08-02 00:1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李石)本报7月22日以《放学路上伸援手救助老人不留名他相信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为题刊发了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学生小樊的善举。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这则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大部分网民都对小樊的善举点赞。

网民“父爱阿宝”留言:“好少年,赞一个!”网友“罡人”说:“这样的少年已不多见了!中国好娃儿,可赞!”还有网民称,其实现实中这种好人好事还是很多的,远比新闻中的负面报道多多了,希望新闻媒体能多宣传这样的正能量。大家对小樊的举动给予了肯定,“当我们扶不起一个跌倒的老人时,那将会是社会最大的悲哀和道德最可怕的倒退。良心是道德自律的基石,是正义行为的‘护身符\’,是正能量得以传递的坚强保障。”

但是仍有一些网民对扶起老人心存顾虑。有人说,因为害怕事主讹上自己,而不敢、不想、不愿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也有网友评论如果不扶,那么现实社会中被普遍认可并为每个社会个体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也会逐渐对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失去应有的理性判断。“我父亲有一次在文林路出了车祸,腿部骨折无法行走,多亏了一名大学生背了三站路将他送回家,这一次又能看到这样的正能量,心里觉得很温暖。”市民朱先生说,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一天,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小樊这样热心,助人为乐的风尚肯定能得到弘扬。

记者感言:面对倒地老人需要帮助之时,有人漠然视之,有人冷眼旁观,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有人拍照取证伸援手只怕事主讹上自己。这些让“扶不扶”“如何扶”日益成为舆论焦点,此时小樊的善举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因为他扶起的并不只是一个老人,更是社会的良心。(B)(13)

《放学路上伸援手救助老人不留名》后续

新闻推荐

烈日下“烤箱”里的坚守 ——走近“奔跑”在马路上的公交司机

公交车驾驶员王宁骄阳下“奔跑”在马路上。本报记者宋超实习生戴维烈日下,城市最高气温接近40℃,众多室外作业的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然而,作为城市交通出行的主力军——公交车依然行驶在发烫的...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