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翱翔的海燕 ——记省劳模、礼泉海燕聋哑特教学校校长陈海燕 张翟西滨

咸阳日报 2012-10-18 10:24 大字

俄国大作家高尔基的名篇《海燕》脍炙人口,而礼泉县烟霞镇46岁的陈海燕,呕心沥血10余年,创办海燕聋哑特教学校的感人事迹,享誉三秦,令人敬佩。

在反对中创办特教学校

她一直从事民办教育,2002年,一次她护送学生回家途中,偶遇同村一名4岁的聋哑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不情愿被母亲送到很远的地方学习,半年才能接回家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陈海燕的心像被针扎一样,创办聋哑特教学校的念头油然而生,她先后多次去外地考察调研,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创办礼泉海燕聋哑特教学校,为家乡残障的儿童扬起生活的风帆。

在困难中引导教育孩子

创办之初,各种困难接踵而来。孩子们大多家庭贫困,有的不会说话,不会穿衣系鞋带,鼻涕淌着,口水流着,目光呆滞,行动木讷;有的错过入学最佳年龄,入校时已十七八岁,比她还高。她首先教孩子们能生活自理,明辨是非,分清好坏,彼此关爱,礼貌待人,尊敬长辈。她昼夜与孩子们相处,实行24小时全职式亲情管理,每天扮演着妈妈、老师、炊事员、保洁员多重身份,为智障孩子擦屎洗尿,每天晾晒被褥,成了她的必修课。每到下课,她紧绷神经,确保每个学生都在视野内,丝毫不敢懈怠。她有针对性地开设以生活自理为主的强化训练课,教他们穿衣、叠被、洗脸、刷牙、梳头、礼仪,如何为人处事。一段时间后,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变样了,不再是蛮横无理、脏兮兮的“丑小鸭”。

2005年的一天晚上11时,她去查铺,发现学生张佳乐发高烧,当时狂风呼啸,雷雨交加,她背起佳乐,口里噙着小手电,打着雨伞去医疗站,为了避水,不慎掉进路边的坑里,一下子湿到腰部,顿感脚踝钻心地疼,泪水伴着雨水,交织在一起,第二天,她一下子病倒了,脚也扭了,她强打精神,依旧为孩子们上课、做饭,后来的三个月是拐杖陪伴着她。一次,她上三年级的女儿生病,因学校离不开,她给医生写个纸条,让孩子拿着独自去看病,女儿难过地坐在医疗站打点滴,婆婆气呼呼跑来质问她:这些娃生病,你半夜背着去打针,自己的娃不管,将来让这些娃管你。委屈顿时充溢心间……

在希望中收获幸福

聋儿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孩子发一个“妈妈”的音,需要几十遍,上百遍,甚至一个月也发不出来。她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喉部,让孩子感受声带的颤动,她使劲大声喊,让孩子感知这就是声音,让他们看着自己张大的口形,学说一字一词。语训教学枯燥、费力,她采取鼓励的办法,谁先会说话,就给谁戴小红花。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渐浓,争着抢话,说话欲望强烈,当学生郭航的一句“妈妈,你好!”让她的妈妈先是一愣,然后把孩子揽入怀中,泣不成声……

近年来,已有30多名聋哑学生接受了完整的特殊教育,学文化,会技能,从这里走向五彩缤纷的人生舞台。经她四处奔波,多方协调,学生郭缓在兴平学完三年按摩后被留用,陈梦京、杜立在洗车行工作,段燕子成为土织布行业的佼佼者……10多名聋哑学生找到工作,自食其力,陈海燕的内心欢欣鼓舞,她实现了“进来一位,培训一个,安置一人,幸福一家,和谐一方”的人生追求和目标。2008年5月,“陕西省首届十大母亲”颁奖晚会现场,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亲自为陈海燕颁奖;她本人也光荣当选“陕西省劳动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等。(D)④

新闻推荐

绑架儿童谋财 邪念破灭

本报讯(刘亚卿记者吴红实习生王李莹)一名电动摩托车司机,在拉上年仅9岁的张某后,将张某强行拉至其住处,捆绑双手及用胶带封嘴后,将其装到一红色皮革箱中。近日,礼泉县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杨某依法批捕。...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