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心血为乡亲 ——追记礼泉骏马镇北吴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志道
白养民 本报记者 李桦
这几天,礼泉县骏马镇党委在全镇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中,掀起了向张志道同志学习的热潮。7月10日是张志道逝世三周年,他的事迹却早已在骏马镇方圆几十里传为佳话。他曾多次被评为市、县、乡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村支部书记。
张志道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大棚蔬菜,整治村容村貌,推进商贸街道规划等农村基层建设,初步使全村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于终年苦干,积劳成疾,三年前,他离开了为之奋斗、倾洒一片赤诚的土地。
礼泉县骏马镇北吴四队人口多,底子薄。一个烂摊子队,人见人摇头,队长没人当。张志道被群众推上了队长的位置,他内心明白,村民让他当队长,寄予了希望,他肩上有担子,内心也有压力。他在土地上巧安排种植,在粮棉生产上下工夫,把好浇水施肥关。一年后,贫困的村庄变成了富裕村,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00年,北吴村发展果业成为一大亮点,开创了苹果之乡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锋。张志道在调整产业结构大潮涌起的时刻,毅然决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大棚蔬菜。
建大棚投资是首要问题,为了解决部分群众资金短缺,他东奔西走,多次到骏马信用社为群众联系贷款,在他的努力下,骏马信用社最终与建棚户达成借贷协议。为了让群众少花钱,减轻经济负担,他亲自组织一些大棚户开着三轮车到北部山区买槐木杠子,晚上山路崎岖不平,车上来回颠簸,多日的奔波使他感到身体不适,头痛眼花,可他全然不顾。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规划好的大棚用地,生长的秋苗让人不忍损坏,致使筹划建设大棚的步子迈不开。一天早晨,张志道早早起床,借了一把镰刀,一时三刻把自家一亩多玉米全砍了,齐人高的玉米苗,眼看要收到嘴边的秋,砍倒了真让人心疼。回到家,老伴问他:“玉米眼看就要丰收了,你就不能缓一缓?”张志道坚决地说:“建大棚的步子不能缓,季节不等人,一定要把大棚建好。”
开始建大棚了,他没黑没明呆在大棚建设场地给群众指导。就这样,很多群众被他的精神感动了。村民张宗强、张广义对建大棚原来不积极,一下建了两个大棚,还对其他村民说,有了大棚,今后的生活就有指望了。
这一年,北吴一组、五组、六组、四组共建大棚400余座。次年每棚收入约1.5万元。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万元户不再新鲜。
然而,张志道却面容清瘦,眼睛布满血丝,常常感到头疼,白天食不甘味,晚上卧枕不眠,老百姓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像电影一样一幕幕从脑际浮过。雨天看街道,庄前屋后的排水畅不畅,通不通,白天在田间地头看一看路渠有无损坏。他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了北吴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在村上工作期间,他处事的一个原则是:家庭成员和群众一视同仁,从不优亲厚友。过去村上征收农业税、统筹款、农业特产税。张志道家里带头完成任务,从未拖欠国家任务一分钱。有一年,亲戚找他,缴农业特产税能不能给咱自己人个面子,少缴几百元。这事刚提出来,立即被张志道回绝了,亲戚一肚子委屈。
多年来,张志道平凡的工作事迹,被全镇群众传颂,成为人们永恒的纪念。 (B)⑤
新闻推荐
郑志宏记者冯旋“自从他们来了以后,街道的车辆就不再拥挤了,学生上学也安全了……”这是阡东镇政府所在地——阡东村村委会主任沈小缠的一句话。这句话里所说的他们,就是礼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阡东中...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