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情深 诗魂永在
张卫中
2013年2月14日,首都北京冬末的一个凌晨, 天寒地冻中,一颗敏锐、活跃、天才的大脑突然停止了思考, 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杰出的人民诗人雷抒雁离开了我们, 他的生命定格在了七十一岁。
那一刻,除了悲伤、惋惜和怀念, 作为同乡的我尽力在记忆里找寻他的容颜、他的人生、他的诗歌, 心中涌起的是太多的感动。
对于雷抒雁先生,我熟识且印象深刻, 这不仅因为他在当代中国诗坛地位的显赫,更多的则是因为跟先生同为泾阳人的那份自豪。
上世纪四十年代,雷抒雁出生在泾河之滨的泾阳县,他自幼聪颖好学,年少时便对文学情有独钟。从上初中时,在省报上发表第一篇文学习作《小羊倌》开始,到入西大中文系学习,乃至毕业后入军旅历练,其间,他都从未停止过对文学的思考与创作。长久蓄积的力量,让他终于在1979年得到了一次猛烈的迸发!当年盛夏的一个夜晚,一首二百行的长诗《小草在歌唱》从诗人胸中喷薄而出, 震撼和警醒了那个时代人们是非懵懂的心灵, 为国人冲破思想迷雾助威鼓呼,顺应了人心和潮流, 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首首开“伤痕文学"先河的诗作,奠定了雷抒雁在中国诗坛的地位。其后,先生的创作始终跟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实紧紧同步, 相继创作出版了多部优秀作品,如诗集《小草在歌唱》、《绿色交响曲》、《父母之河》、《青春的声音》等多部,散文随笔《雁过留声》、《写意人生》、《悬肠草》、《分香散玉》、《舌苔上的记忆》等多部,特别是在2003年先生大病手术之后的十年,他的创作又跨进了一崭新的高峰,在诗歌、散文、诗论等领域均有佳作问世。而在他生命最后的时间里,还完成了一部近四十万字的《诗经读本·国风》,全新解读了“一个民族从远古发出的第一声歌唱的旋律。"
抒雁先生曾连任中国作协三届全委会委员, 先后担任过工人出版社办公室主任、 文艺部主任、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诗刊》社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长等职,被广大读者誉为“人民诗人"、“当代诗魂"等。
泾阳是一片文化热土,养育了众多的文人儒士。 作为当代中国诗坛领军人物的雷抒雁, 对家乡泾阳有着特殊的感情。2009年,在“中国的声音·雷抒雁诗歌朗诵会" 上, 雷抒雁说, 故乡对他的影响是永远的, 她像基因一样在他的一切文字中渗透着。他的人格内涵中饱含着关中人的气质,正直、率真、 重情重义。 抒雁先生对来自老家的乡党既热情又真诚。 1998年,泾阳县教育工作“两基"达标之时,邀请他撰稿,他欣然答应,很快将自己的手稿《假如没有你们—— —写给我的老师们》邮寄回来,文章中每一句话都表达着对老师的感恩与怀念, 对家乡的思念和祝福。
从雷抒雁离开我们的那一天开始,作为同乡,编辑出版一本追思抒雁先生文集的想法,便在我的脑海里叠压着。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泾阳政协文史委搜集整理了许多文稿,并向雷抒雁生前的亲人、朋友、同事约了稿。其间,我们还于2013年5月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图书馆举办的“诗人雷抒雁追思会"。而同样在这个追思会上,让我们进一步对雷抒雁在中国文坛、 文学界的地位和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雷抒雁的同乡, 但愿通过我们的努力,编辑好这本《小草永远在歌唱———杰出的人民诗人雷抒雁追思文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去了解他,并从中获取不懈奋进的热能与力量!
这本寄托深情缅怀追思的文集,其中收录的文章,既有国家领导人、 当代中国文学界著名人士的题词手迹,又有挚友亲朋感人肺腑的思念之情;有学子仰慕者的缅怀之语, 更有雷抒雁先生那一篇篇满含深情的不朽佳作。当我们用心品读,都能勾起我们对雷抒雁先生深深的怀念。
生命可以停止, 灵魂却能永存。一位诗人说,只要中国还有诗歌, 你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只要人间还有春天,你的小草就不会停止歌唱。我们深信不疑!雷抒雁的精神,也一定会渗透到家乡泾阳人的血液里,永远跟家乡前进的脉搏一块儿跳动!(作者系泾阳县政协主席)
新闻推荐
专访米氏流派传承人米烈汉教授编者按怎样去做医生,怎样去做一个老百姓感念的好医生,米烈汉用他五十年的从医经历,做出诠释。在医学日渐发达,人们追求健康新概念的今天,更多时候,作为医生,可...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