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剪纸“剪”出幸福生活

咸阳日报 2013-12-17 23:24 大字

孙学义展示自己的作品。

本报记者 任莹

近日,记者在泾阳县高庄镇大堡子村见到孙学义时,他正忙着手里的一幅剪纸作品,一手握剪刀,一手拿红纸,剪起纸落,小剪“咬”着红纸,一开一合,一旋一弯,那剪刀在他的手里娴熟地转来扭去,不一会儿,一幅“毛主席像”问世了。在孙学义的眼中,剪纸是富有生命意义的。而他手中的剪刀也仿佛是有灵性的,一张红纸经他的手翻转几下,仿佛插上梦想翅膀的蝴蝶一般,振翅欲飞。

缘起窗花 11岁少年偷师学艺

从11岁开始捣鼓剪纸,到如今已经三十多年了,说起自己和剪纸的缘分,孙学义直言:“很普通,打小看过年时贴的窗花,觉得很漂亮,便想着要学这门手艺。”

担心家人不同意的他,偷偷地跟着村里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奶奶学习。“没有纸,就将别人过节剩下的红纸攒起来,然后观察那些剪纸的构造,在脑海中想象着剪。”还要帮家人做农活的孙学义,只要一有空,就都会背着父母,偷偷去老奶奶家学剪纸。久而久之,他的剪刀越使越巧,剪出来的花样也更加丰富多样。不到二十岁,村里只要有喜事,大家都喜欢请他给剪上几张剪纸,沾沾喜气。“人家能喜欢这个,就说明我剪的还不错。”如今,孙学义对自己的剪纸已经胸有成竹了,对于村民们的要求,他总是尽心去做。

“凤凰戏牡丹”、“太师少保”、“连理生子”等会的花样越多,孙学义对剪纸也更加痴迷了,“当自己的剪刀下呈现出一幅作品时,对剪纸人来说,有着莫大的成就感。”说到剪纸对自己生活的意义,这个地道的农村汉子颇有感触。

认真钻研 用心剪出幸福生活

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在剪纸艺术这块园地里,孙学义也在不断地虚心求学,他曾经在陕西省艺术馆学习。作品在第二届陕西农民文化节咸阳分会场展演作品评奖中荣获作品奖,作品《团花二幅》被陕西省艺术馆收藏,《双狮戏球》在参加咸阳市2011年举办的中日剪纸交流展暨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学术座谈会活动中荣获优秀奖等奖项。

孙学义说:“剪纸不在于用什么样的工具,是心里要有东西。”农闲时,他会拿起剪刀,细细琢磨剪纸里的奥秘。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民间传说、戏剧人物……这些,都在他的手中焕发生机。“在农村,接触最多的就是大自然的产物,因此在创作时,更加得心应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孙学义创作了一组由六个奥运项目组成的剪纸套系,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为这次盛会送上一份祝福。

而今,孙学义的剪纸风格愈加凸显,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作现实作品。他自己创作了泾阳的崇文塔剪纸、“黑红套色”、“红绿套色”等剪纸技艺,将细节处理与质朴巧妙结合,创新剪纸艺术。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将泾阳山水的民俗风情用一把剪刀、一片红纸生动地剪出来。

但对于如今剪纸艺术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孙学义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会剪纸这门艺术的人已经不多了,虽然剪纸是我的一个爱好,但我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学习、传承这项传统的艺术,甚至让小剪纸形成大产业,用这小小的剪纸,‘剪\’出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 (B)(12)

新闻推荐

泾阳县:230余万元合疗补助款发给计生户

本报讯(孙敏)连日来,泾阳县人口计生局48名机关干部利用5天时间,分赴13个镇,为计生家庭79560人发放新合疗补助款230余万元,把党的温暖亲手送到群众手中。(F)(2)...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