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举债建大棚,我伤不起”因经营不善村民生活陷困境

咸阳日报 2012-02-21 23:59 大字

付女士家的大棚已经裂口严重,需要进行修补。 本报记者 沈广睿 李石 摄

本报讯(记者 沈广睿 李石 实习生 冯锐娜)发展设施农业,本是一条致富措施,可泾阳县桥底镇寨子沟村的村民们却因大棚而陷入困境。2月15日上午,寨子沟村村民向记者反映称,村里的大棚十有八九都荒废了,经营大棚的村民背负外债,生计步履维艰。

不还钱,不能播种

在泾阳县桥底镇寨子沟村7组苏亮家,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平房里,寒冷的冬天没有棉被,两岁大的孩子冻得哇哇大哭,老父亲盖着网套躺在床上打点滴,因怕费电,全家不敢使用电灯,屋内显得格外黑暗。

“建大棚之前日子还过得去,5亩口粮地加上每个季度850元低保,基本能够满足5口之家的生计。”苏亮告诉记者。可建了大棚之后,非但没有致富,每年还要为此支付建大棚6万元的利息3600元,更糟的是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家里却因欠着村里的土地承包费和5000元大棚启动资金,村干部不让他播种。

“2010年7月,村农业合作社号召大家从事大棚农业,合作社租用村里的土地并为农户们统一贷款,钱由村上统一负责支配,在村里支持下,我家盖起了2座蔬菜大棚,说是用了6万元,每年我们要支付3600元利息,但是建大棚时却盖‘超了\’。”苏亮说,家里的5亩地不够,又占了村里的部分土地,为此必须支付5000元的土地承包费。播种前,由于启动资金不足,又额外借了村里5000元购买种子,但是前年大棚效益不好赔了钱,打算今年有了收成再还钱,可是村干部却要先还钱,才能播种,“可我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如今望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和生病在床的父亲,想着已撒了化肥却不能播种的土地,已经37岁的苏亮急得流下了眼泪。

坚守大棚 步履维艰

盖了大棚怎么会没有效益呢?记者随后走进了该组田间地头,结果却让人吃惊,寨子沟4组建起的20个大棚,只有8个投入使用,其余大都荒废了。一些坚持经营“大棚”的农户们也举步维艰。

正在田间干活付女士说:“这大棚实在太折腾人了,去年还塌了一次,眼下的大棚是重新建的,实在是干不下去了,亏本了。”她说,大棚里种植西红柿,一年投入1万元,可是去年地里的西红柿都冻死了,没有收成,但还要支付一年6700元的利息和土地承包钱。以前家里还有闲钱,如今欠了不少债。

放弃大棚 损失难以收回

村民雷生平告诉记者,当初建大棚时挖掘机挖了3米深的坑,填满时把地都夯实了,只在表面松松铺上了一层土,浇了水很难渗下去,苗栽植后,很难成活。种植大棚亏本了,如今要放弃,种植了一半咋能说撂下就撂下。

随后,记者就此问题来到了泾阳县桥底镇政府了解情况,可是镇上的干部都三缄其口。在综合办公室,记者说明来意后,一负责人称,镇领导都去县上开会了,让记者在楼下等,随后也不见了踪影。(D)(4)

新闻推荐

泾阳对全县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训

本报讯(刘冰利)为了使农村基层干部明晰国际化大都市以及西咸新区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更多地熟悉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心系群众,当好表率,推进农业增效、农...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