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泾川大野蕴藏的历史密码和文化符号——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之一

咸阳日报 2011-12-05 00:03 大字

泾河纸台表演

泾阳太平曲子

关中农耕歌

编者按:泾阳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厚土上繁衍生息,并在几千年的沧桑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片泾川大野,先民劳动吟唱的同时,也蕴藏了灿若星辰的历史密码和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几年来的挖掘、整理、申报、保护,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泾河号子》、《泾河竹马》、《泾阳砖茶制作技艺》、《泾阳木偶表演》、《泾阳水盆羊肉制作技艺》、《渭北地坑式窑洞建筑技艺》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本期起,本版分三期连续刊发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以飨读者。

迟骋 水木 文/图

横卧于泾阳南部的北莽原,背泾面渭,气候温和,雨量适宜,经过劳动人民世代开发改造,成为农业发展较早,物产比较丰富的地区。古老临泾驿默默东去的泾河水,见证了昔日的繁华和辉煌;隐现于麦田的悠悠古道,曾走过逶迤的驼队。那并列的巍巍双冢,埋藏着多少历史的秘密;近在咫尺的火烧寺遗址,秦砖汉瓦的碎片透露历史的密码;北莽原上那一缕缕流云,流动着历史的云烟和旷世的沧桑。

《关中农耕歌》就是这一代农民在千百年的农业生产劳动中,为了调节情绪,抒发情感,解除疲劳,抑或是为了记忆传播一些农活的节令、生产技艺而创作的歌谣。它见证了关中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农耕场景和生产状态,通过歌者对自己的劳作、感情的观察、概括和描述,记录了关中某一历史阶段的农业发展史。它举凡关中物事、农时、耕作技艺等,反映了关中农业科技、农业思想、农业制度与法令、农事节日习俗、农业文化,是关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关中农耕歌所反映的内容,广泛宏阔,典型深刻,有对劳动的讴歌,对创造的赞美,对技艺的膜拜以及对大自然的亲近。它是《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歌谣版再现,是一部唱响在黄土地上的关中农民的“创世纪史”。

《泾阳太平曲子》同样表现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人和事以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语言生动、准确、幽默、诙谐,雅俗共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泾阳太平曲子》曲调主要素材起源于民歌、情歌以及民间小调和乡谣,经过历史的变迁,人们在演唱时对曲调作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套曲为形式的音乐特点。它为以后在太平及泾阳地区流传的眉户、碗碗腔、阿宫腔以及秦腔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泾河纸台表演》是泾河两岸群众为了期盼莲藕及庄稼丰收而用纸台装扮成蜜蜂、蝴蝶、蜻蜓等为荷花仙子举行的祈祷、朝拜的庆典活动。它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是一种在方寸之间表演大千世界的艺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丰富的民俗的、宗教的、游戏的、仿生的、信仰的民间元素。它是一曲深情的农耕文化的恋歌,是泾河文化和农耕文化以及庙堂文化和草根文化的融合,是本土文化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借鉴和整合的结晶,它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有下里巴人的通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C)⑤

新闻推荐

邻里小事生口角 还钱 法院调解化纠纷 圆满

时间:12月8日地点:泾阳县本报讯(记者韩焱)12月8日,泾阳县人民法院桥底法庭及时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不仅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缓和了关系,也让他们明白“相信法律、依靠法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