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版从年开始市民政局连年组织千名民政干部下基层解
(上接A1版)从2008年开始,市民政局连年组织“千名民政干部下基层解民困送温暖”活动,访民情,解民困,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在今年大下访活动和“当一周村官”活动中,累计走访群众1148人次,解决突出问题53件。特别是在包扶的泾阳县侯庄村和长武县杨厂村,为15户灾民资助建房款30万元,为部分困难户发放临时救助金3.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68人。“五送五建”活动中,共争取部省社区图书援建补助资金485.6万元,为151个城市社区和456个农村社区配备图书30.35万册。积极倡导“改陋习、树新风”,充分利用清明节等传统祭祀节日,宣传殡葬法规和先进的殡葬文化,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实行火化、节俭办丧,树立文明新风。
未成年人权益受保护
多年来,850多名流浪未成年人在救助站得到救助,其中3名被送往市福利院。该局出台了《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实施细则》,全市各福利机构和社会散居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000元和800元。
实施“明天计划”和“重生行动”活动,先后为73名孤残儿童做了心脏手术,为247名儿童做了唇腭裂手术,为110多名疝气患儿做了免费手术。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未成人教育工作。加强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对全市18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进行了修缮,2009年又建成市革命烈士陵园并全部对外开放,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民为本 服务大局
在工作中,以城乡低保制度为核心,以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并不断规范完善。近年来,各类救助标准显著提高,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198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85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200元,有效保障了34.8万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防灾救灾应急能力大幅提高。初步建立了以备灾减灾、灾害应急响应、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动员为重点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全市五年下拨救灾资金3.77亿元,救助受灾群众43万人次,重建农村房屋4.3万间。
咸阳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和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全面落实优抚政策,优抚事业费达到1.3亿元,优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五年共接收退役士兵14085人,安置城镇退伍士兵5659名;办理自谋职业858人,发放补助金2388.9万元。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全市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第二次社区居委会换届,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民主政治制度较好落实。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城乡社区服务范围、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充分改善,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
社会福利服务日趋完善。全市老年福利机构达到52个,床位数达到6418张,养老床位拥有率9.56‰。发行福利彩票7.45亿元,筹集公益金0.71亿元,资助福利项目102个。高龄补贴制度初步建立,为9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保健费1000多万元。
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全市镇(街办)撤并至151个,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地名设标和界线联检工作全部完成。《咸阳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编制完成,市县两级行政区划图编制出版。全市各类社会组织达到1166个,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婚姻登记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办公。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大幅改善。2008年至今,共组织开展民政建设项目612个,总投资6.67亿元。其中,救灾项目2个、2.675亿元,敬老院建设项目17个、2.42亿元,社区建设项目544个、9275.7万元,社会福利项目20个、3225万元,优抚项目14个、1895万元,军休项目15个、1318万元。目前98%以上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为维护民政对象合法权益,促进咸阳市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层民政建设切实加强
全市所有镇(街办)建立了民政工作站,共配备工作人员679名,基本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全市所有行政村建立了民政信息监督员制度,共选聘监督员2967名。筹资70万元,给140个优秀民政工作站各奖励摩托车1辆。下拨300万元,支持泾阳、乾县、淳化三县建设独立的民政工作站30个。2009年5月,全省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武功县召开,同年8月,时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到咸阳市视察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文明单位创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以民政文化建设为突破,加大力度,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继续把文明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努力谱写民政事业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默朗)11月16日—17日,共青团泾阳县委、县科协、县教育局在泾阳县西关中学和扫宋中学开展陕西省科普大篷车科普宣传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将集趣味性、科学性、科普性于一体的34件车载展品...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