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书写农村教育事业 记咸阳市教学能手张晓维

咸阳日报 2020-05-13 07:44 大字

本报记者 宋超

淳化县方里镇方里学区教师张晓维,在她小的时候,一场意外事件夺取了她美丽的容颜,经过多次植皮手术后,脸部还是留下了一块疤痕。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很快摆脱了心理阴影,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刻苦学习上,怀着对老师的恩情,长大后报考了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踏上了农村教育的“三尺讲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了十五年。

刚参加工作时,和张晓维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有的分配到了县城小学,有的分配到了镇上的中心小学,可她却选择了偏远的南山麻小学。在当时条件艰苦的南山麻小学,没有饭吃,她就从家里拿些馒头;没有水喝,她就借一辆架子车,装上水桶去附近村子里拉水喝。有一次,她的父亲来学校看她,见她和另一名女教师正拉着水桶往学校走,看着这个被家人百般呵护的“乖乖女”,父亲的眼圈红了,接过了她手里的架子车,她却跟父亲说起了学校里有趣的事情。

几年后,张晓维调入另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学校任教。一天,班上有一名学生上学迟到,她询问迟到原因,经过了解才得知,这名学生的父母和哥哥在外打工,家里就剩下了年仅11岁的孩子一人,除了自己照顾自己生活外,还要喂养家中的4头猪。看着孩子那双无助的眼神,让她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的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总是刻意去关照这个孩子,有时间就给他补习功课,教他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每逢家里做了好吃的,就带一些给这名学生,还经常送给他一些合适的衣服,并鼓励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树立自信心。

2008年9月,张晓维调到了安塬小学,接下了三年级一个后进班。开始担任班主任时,她找每名学生交谈,了解了班里每一个学生的状况。磊磊(化名)是班里一名大龄后进生,母亲因车祸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孩子因平日疏于管理,养成了许多坏毛病。面对磊磊,她没有嫌弃,利用孩子热爱劳动的优点进行引导,教育他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帮他克服缺点,完善自我。磊磊因基础差,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她想尽办法去靠近他,上课时,经常找一些最简单的问题让磊磊回答,下课后对磊磊嘘寒问暖。起初,磊磊对她不加理睬,但她没有灰心,她知道,这样的学生靠严格要求是没有效果的,必须和他面对面进行心理上的沟通。终于有一天,磊磊对她说:“老师,您从零开始教我吧!”从那天起,她一有空就给磊磊补课。一段时间后,磊磊的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还在一次作文中这样写道:“老师,我真想叫你一声妈妈,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

张晓维通过不断努力,在2017年10月成为了陈阿莉名师工作室成员,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得到了快速成长。2018年,她先后荣获方里学区教学能手、淳化县教学能手、咸阳市教学能手称号。2019年4月,她还担任了淳化县教学能手评赛活动评委,为参加市级教学能手评赛的选手们做赛前培训,在她的指导下,她所在的工作室两名成员今年也获得了市级教学能手称号。(E)③

新闻推荐

舞动夕阳 观淳化县城关街道办南村社区群众广场舞有感

陈楠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抹晚霞染红天。广场热舞心不老,社区温馨人少年。移民搬迁政策好,土窑危房再不见。脱贫路上沐党恩,群众...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