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件一级文物亮相清华 围绕一个“中国”讲述周秦汉唐故事
鎏金金龙唐代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唐代
□清华
热点聚焦
“中国”一词最早来源于何时?1963年陕西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何尊”,制作于周成王五年,为贵族“何”所作,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的青铜器。
这件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近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陕西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展出的300多件组(件)周、秦、汉、唐的文物中,一级文物189件,几乎包含了陕西最重要最精美的文物艺术品,全面呈现了中国历史上辉煌时期中精湛的艺术造诣——
在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是极为重要和对后世极具影响力的朝代。上述诸王朝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政治中心均长期建立于陕西关中地带。近代以来,陕西省境内出土了大量古代珍贵文物,彰显出其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令人惊叹的作用。此次展览的主题为“与天久长”,典出汉代吉语,以此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运昌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寓意丰富、深刻而美好。
展览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要轴线,由民之初生、创制垂法、秦国崛起、皇帝临位、天子居中、多元融汇、天衢盛世七个单元组成,从艺术的视角展示了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陕西历史文化和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璀璨华章。通过300多件文物,向观众展示了周的制礼作乐、秦的统一天下、汉的丝路华章、唐的包容开放。
“民之初生”和“创制垂法”
展现早期先民的艺术成就和礼教体系
“民之初生”单元主要展示陕西境内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商代的先周诸文化遗存,可视为西周以后关中地区高度发展并长期成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一个序曲。“民之初生”典出《诗经·绵》,是周人自述开国史诗之一。
仰韶文化的艺术,以彩陶等为主要呈现形式,部分在造型、纹饰上已显示出礼器的先兆;龙山文化的艺术,以玉器最为突出,琮、璧、钺、璋等器形,无疑是早期礼制的体现;而石峁遗址的石刻雕像和壁画遗存的发现,更丰富了我们对早期先民艺术成就和信仰体系的认知。此次展览展出了约公元前3500-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人面形陶器残片、蛙纹陶釜,以及新石器时代的兽面纹玉琮、延安市芦山峁遗址出土的神面与双兽纹石刻等珍贵展品。
“创制垂法”单元,展示了周朝的“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同阶层的“大宗”和“小宗”,分别享有不同的祭祀权。在这种新的宗法制度之下,“礼”既是制度实现的外在形式,也是制度运行的保证;祭祀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礼仪形式,而且还是等级的象征;器、车服、名爵,号君之所司也,礼器诸如青铜器和玉器的制作和使用,在遵循基本的形制、纹饰、大小、数量、组合关系等前提下,成为标明器主身份、权位的象征性标志物,故孔子云:“器以藏礼,礼以行义”“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丰镐两京故地、周人的发祥地周原和作为西周王畿区域的广大关中平原,拥有大量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此单元即是从中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器”进行展出,如青铜器、玉器等。此次展出的西周时期的淳化大鼎、乳钉纹四耳簋、牺尊、伯各卣等等,正是西周思想、文化与艺术的精华所在。
“秦国崛起”和“皇帝临位”
见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展览第三单元为“秦国崛起”。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灭六国,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权威日益衰落,诸侯势力此起彼伏,“僭越”成为常态,这就意味着很多本来只能是周王享用的礼乐制度和祭祀之礼,下移到了公、卿阶层身上,礼器的形制、种类、用途、纹饰等均可能在商周以来严肃规整的礼制规范外另有发挥,从而催生了更加多元的带有地域色彩的艺术。本单元的展品主要是被秦所灭的芮国之遗珍、雍城秦公大墓和其他地区出土的秦国文物,从中可窥秦人发展之路和秦国日益崛起的过程。此外,展览还通过陕北地区发现的先秦时期匈奴遗物,让观众了解当时秦人所面临的外部形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出土的盖尊、金肩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的秦公镈,陕北神木县出土的战国晚期的雄鹿,都是这方面的代表精品。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的10年时间里,秦王嬴政的军团先后踏平了韩、赵、魏、楚、燕和齐六国的宫室,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东亚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帝国。秦都咸阳乃至全国从规划到建筑细节,无不反映着人与“天”的对话;另一方面,历时39年、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08年建成的秦始皇陵园,设计严密,规模宏大,史载陵墓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又道通“极庙”,蕴藏了无穷的奥秘。此次“皇帝临位”单元展出的秦始皇帝陵和秦咸阳宫等地所出文物,以及反映秦统一政策的遗珍,让人感受到秦帝国的恢宏与壮阔。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秦代青铜龙、诏版、夔纹大瓦当,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将军俑、铠甲军吏俑等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珍品。
“天子居中”“多元融汇”
呈现不同时代的生活画卷
展览第五单元为“天子居中”,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汉代是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之一。汉武帝曾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帝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鸿都门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所以唐代张彦远说:“图画之妙,爰于秦汉,可得而记。”本单元展品除了部分与祭祀、礼制相关的文物之外,多数为高等级墓葬中的艺术遗存,它们不仅展示了盛世汉代丰富的生活画卷,还映照着当时人们的信仰、礼仪制度和生死观念。
展览第六单元为“多元融汇”。东汉末年政局混乱,最终分裂为三国,约370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就此开始,其间经历了30多个大小王朝的交替兴灭。583年隋文帝营建新都城大兴,是为唐长安城之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权更替频繁,令人目不暇接,却是多民族和多文化空前融合的一段时期。源于道家之学的“玄学”构成魏晋时期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知识分子纷纷反思宇宙、社会和人生,从而实现从政治哲学往人生哲学的转向,造就了一大批精擅文学、诗歌和艺术的名士。当时由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和地中海沿岸的商贸活动频繁,极大促进了中古时期的中国文化和艺术向更加开放、多元、丰富和有创造力的方向发展。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绘画、书法和雕塑等多门类艺术空前发达,并最终孕育和成就了造诣精深的唐代艺术。此次展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绿琉璃瓶、仪仗图壁画、彩绘人面镇墓兽、鎏金佛像、石刻菩萨造像等等,都是该时期文化艺术的遗存珍品。
“天衢盛世”
再现史诗般的辉煌时代
本次展览最精彩的就是第七单元“天衢盛世”。公元618年李渊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由此开启了一个史诗般的辉煌时代。唐都城长安是6到8世纪首屈一指的世界性大都市,中外交流频繁,大量外国人和周边民族长期与汉人杂居,各种思想、文化、宗教在这里碰撞交融,从而促使唐文化拥有更加多样化、创造力和更具恢宏气度的特征。盛世精神也使唐代士人普遍具有开阔胸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名家辈出,经典之作频现,从而形成了庞大完整、发展程度极高的唐代文化体系,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展出的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唐鎏金铜浮屠、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西安市土门出土的鎏金铜阿弥陀三尊坐像,西安市北郊坑底村出土的唐鎏金双凤纹银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出土的三彩釉陶卧驼,礼泉县唐太宗昭陵韦贵妃墓出土的《胡人备马图》等等,无一不是这个时期的珍贵遗存,它们一起印证和代表了唐代的璀璨光芒和盛世辉煌。
新闻推荐
古人曾以诗文交结贵友,出使诸侯,以诗淳化风俗,维护人伦;君王多以诗取士用人,而天下诗友和平常百姓,也乐于以诗娱情。深厚的诗歌...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