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 衍生出马鞍山的诗意氛围

皖江晚报 2019-10-10 07:46 大字

古人曾以诗文交结贵友,出使诸侯,以诗淳化风俗,维护人伦;君王多以诗取士用人,而天下诗友和平常百姓,也乐于以诗娱情。

深厚的诗歌文化氛围,极大激发了普通马鞍山市民的创作热情,“草根诗人”、“民间诗社”,在马鞍山随处可见。在多年的诗歌文化熏陶中,诗歌创作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如今,马鞍山拥有民间诗歌团体涵盖老、中、青三代,更是涌现出了诸如欧震等蜚声国内外的著名诗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每一场朗诵会、每一次以中国为主题的演出似乎都成了诗人欧震的“主场”。因为这些年,他创作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题材的诗歌作品,像《青春中国》《美丽中国》《诗意中国》《月光下的中国》《秋天里的中国》等等,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些诗可以说是以真挚的情怀从不同视角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爱与赞美。今年,他又出了新作《中国心》,写出了一颗跳动的中国心和对新中国热切的、深沉的、矢志不渝的爱。

在这座城市里,诗歌不仅是一门可登庙堂之高的高雅艺术,也是普通市民都能信手拈来的民间艺术。马鞍山的民间诗歌爱好者也一直自发地组织创作和吟诵诗歌。

谈到现代诗社,在马鞍山不得不提在当地最负盛名的太白诗社,它既是当地的一个群众诗团,也是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社团。自1983年成立至今,它源源不断地吸纳草根诗人的加入,鼓舞一个又一个热爱诗歌的人,继续诗歌梦想。

农民工陈宗仓是几年前落户的“新马鞍山人”,他选择在马鞍山定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诗歌”。陈宗仓说:“这里有诗歌节,有很多写诗、爱诗的人,走过许多地方,我实在是喜欢马鞍山。”陈宗仓老家在舒城,他年少时便爱读诗、写诗。之后外出打工,依然没有放弃写诗。后来有了网络,他便在网上发表诗作,渐渐的小有名气,成了“网红”草根诗人。陈宗仓说,“我写诗痴迷,以前不管走到哪,常常被人取笑‘你一个打工的,又没文化,写什么诗’‘你写诗能挣钱,能当饭吃吗’。来到马鞍山,我写诗能够被理解、被尊重,还认识了很多朋友,就像漂泊多年的人回到了家。”来到马鞍山不久,太白诗社邀请这位草根诗人加入,他也有机会受到专业的指导,有机会和更多的人交流。2017年,他还在市文化馆的推荐下,作为群众文化的代表参加央视节目录制,在央视的舞台上朗诵自己的诗。

同样通过写诗登上央视舞台的,还有一位“包子大妈”杨冬梅。2011年,下岗后的杨冬梅在马鞍山建中食品部打工卖包子,看到一块闲置的小黑板,就想着利用起来,写什么呢?就写自己创作的诗歌。“聊天、美食、家务等等,都是想记录的对象。”和最初写诗一样,杨冬梅坚持记录熟悉的人、书写身边的事。一位大妈、一个爱好、一本诗集、一段佳话,杨冬梅用“四个一”评述自己和诗歌的缘分。她喜欢现在的生活,也坦言,生活在处处有诗意的马鞍山,这让她更爱诗歌;因为对诗歌的重视,也让她更加喜欢自己所在的城市。

文/记者 张莹

新闻推荐

淳化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本报讯(记者冯萌)今年以来,淳化县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面实施小微企业减税政策,促进...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