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阅读《好的朗读胜过所有蹩脚的讲解》有感宋海萍

咸阳日报 2017-05-10 16:10 大字

很喜欢读《冷眼热泪》这个栏目,当读到《好的朗读胜过所有蹩脚的讲解》一文,深有感触。我也算是央视《朗读者》的“热粉”。喜欢朗读,特别是一个人静静地朗读。文章说“朗读常常有一种出乎意外的力量”,对我而言,这种力量就是能让浮躁的心沉淀。一个人静静地朗读,不仅能体验他人的百味人生,更重要的是文字常常能触动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柔软,亦或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愫。安安静静地读出来,感情得以宣泄,心情得以释放,这样的体验真的比“苍白无力地喊出来”,更令人豁达、舒畅、释然。

我很赞成文中所说的“学校的语文学习,老师的朗读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句话。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从自己学习语文时的一名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如今的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等,教育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课堂上的读书声越来越少,蹩脚的分析代替了深情的朗读;语文课堂上少了“语文味”,倒是多了一些“数学味”,诸如分析“题型考点”“答题思路”“答题模式”等。诚然大家都有升学的压力,但这样的教学,我们教出的学生少了一些情感的体验,多了一些机械的思维。正如作者所说“好的朗读中间有着朗读者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体会;好的文章能够遇到一个好的朗读者,会让文章的感染力全部释放出来;一般的文章,能够遇到一个好的朗读者,也会让文章得到提升”,我想机械的程式化肯定是无法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好的朗读不仅能让文章得以“提升”,更能让孩子的情感得以提升。

一个会朗读的老师,对学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像作者一样,因为一个懂得朗读艺术的老师,而埋下了自己喜欢鲁迅作品的根;因为冯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轻重缓急的语气”,使他更深地理解了文字背后的东西。读到这里,我在反思我的教学是不是也能给学生留下如此深刻的记忆,或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呢?

前段时间一位同仁教授《黔之驴》一文,她的教学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原因就在于她没有蹩脚的分析,有的只是郎朗的读书声。课堂上她一步步引导学生朗读文章,抓住对“老虎”和“驴”的描写性词语,要求学生将这些描写落实到语气上、表情上、动作上、声音上。一节课学生们相互交流,互相提高,读得效果越来越好。就在大家探讨“你读得不到位”“我为什么这样读”“他应该那样读”的过程中,课堂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落实。我以为这样的一节课,教师实现的不仅仅是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还有比它深远的意义,那就是真正让学生体验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甚至影响到了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的态度。

央视《朗读者》为繁忙焦躁的现代人,提供了一个让心灵沉淀、宁静、释放的平台,而王老师的《好的朗读胜过所有蹩脚的讲解》为语文老师,提供了一个回归朗读的教学思路。 (作者单位:淳化县冶峪中学)(E)③

新闻推荐

私装警笛被查 他拿假证求放行

  本报咸阳讯(记者陈奋翔)男子所驾驶的车辆逾期未检验、未按规定投保第三方责任险且对车辆私自加装警笛,淳化交警在对其实施拦截检查时,这名男子竟还拿出伪造的政府纠风办工作证件请求...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