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崇的农技培训“三变”亦荣
报载:陕西咸阳市淳化县在农民科技培训中跳出传统培训思维,将过去在培训中的远程教育“转播”变为田头、圈舍的现场“直播”,将科技培训“派餐”变为农民自主“点餐”,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培训变为专家技术人员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陕西日报》2012年12月18日)这些做法颇值深思。
应该说,目前各地都十分重视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工作,也收到了很多成效。但也不必讳言,个别地方还习惯于搞形式,喜欢所谓“大呼隆”式科技培训。譬如: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中人员,统一内容,有的甚至还包罗万象,把各类与农村有关的单位都组织起来,像会餐一样搞综合性科技下乡,以至于浩浩荡荡、红旗飘扬、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看上去很有声势,十分热闹,但效果却不一定理想。因为下乡的科技人员开的是“大灶”,送的是“大锅饭”,讲的是“大众话”,搞的是“大场面”,最大的缺陷则是针对性不强,操作性欠缺。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往往琐碎、细小,难以在这种大场合下提出和解决。结果,农技人员忙忙碌碌,却满足不了农民需要,科技培训成了盲目送技术。
细节决定成败,方法保证效果。科技培训,目的是要帮助农民学到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农业实用技术,解决他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实际困难。要达此目的,就要讲究培训的方法。应该看到,由于受生产条件、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的影响,不同乡村、不同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即使同一个村、同一块地,也因为作物品种、作务技术的不同,导致农民对农技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譬如搞养殖与搞种植的农民之间,对农技知识的需求就不同;而种植业内,还会有种粮食与种蔬菜的农民之间对农技知识的需求不同。如果不能考虑这些需求的个别性、特殊性,有的放矢、因人因户地去传授农技知识,解疑释惑,农民就很难学到实用知识,科技下乡也会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想到这些,就深感淳化县这些做法的高明。在农民科技培训中推行“三变”,把过去的“转播”变“直播”,“派餐”变“点餐”,“填鸭”变“交流”,其核心就是针对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面对面释难,手把手传授,有的放矢,现场解疑。这样,就做到了农民缺什么技术就传授什么技术,有哪些难题就帮助解决哪些难题,再加上当地实施的相互交流,点题询问,电话咨询等措施,真正实现了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培训。同时,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符合了农民的实际需要,科技培训也获得了实效。
农民科技培训“三变”,实在是个好办法,值得赞赏,值得推崇,值得各地借鉴。同样,农民群众也希望各地采取更多更好的办法推广农业科技,好让他们掌握更多更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以便在加快农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步伐更快捷,走得更顺畅! (B)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苗裔)淳化县北坡村苏军安猪场发生火灾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1月22日,受市长姜锋、市委副书记卫华委托,副市长严维佳带领农业、畜牧方面专家,到淳化县铁王镇秦河发展服务中心北坡村察看...
淳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淳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