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厚道人 干踏实事——记十八大代表、淳化县第二建筑公司项目部经理张民席
本报记者 蒋增科 杨宇晗
“咱就是要盖结实楼,做厚道人,干踏实事,让别人放心,自己能睡着觉!”在咸阳市世纪西路某工地见到张民席时,他一边忙着手里的事,一边坦然地说出心里话。
谈起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到今天担任淳化县第二建筑公司项目部经理,再到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张民席十分感慨。
1982年7月,张民席高考落榜,回到老家——淳化县胡家庙镇庄里村。虽然他舍得力气,也肯学习,很快成为庄稼地里一把好手,但离致富的目标还很遥远。
1986年,24岁的张民席告别了父母,走进了农民工大军的队伍。他带着十来个工友,转到天津第三建筑公司,投入到青海公伯峡工程建设工地,从搬运工开始,后来当上了小工。
张民席是个老实人,干活实实在在,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严到苛刻的程度,赢得了甲方的尊重,活自然就多了,收入也有了提高。
但张民席还是不满足,他要学习技术。天气热时,张民席给技术人员买水、买烟、买水果,工地上的人都喜欢他,自然教他学习技术。这样,张民席学完了电工、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知识,取得了国家职业项目经理人资格认证书,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工人。
掌握了建筑技术,张民席如虎添翼,他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每项工程,经常搞些技术革新,减少造价,加快工期。
公伯峡工程中使用的木龙骨模板,周转慢,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他就琢磨出把木龙骨模板改成轻钢龙骨,这样使混凝土不失水分,打出的墙面像镜子一样平整光洁,工程质量超过了国家标准,模板周转率也明显加快,因而获得了单项鲁班奖。
梯调大楼工程的楼柱大,横梁多,施工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慢了影响进度,快了影响质量,好几个工程队望而却步,承包方将这个硬骨头交给了张民席的工队。
接手这硬骨头后,张民席动开了脑子,他想法子改进工艺,反复试验,听取技术人员意见,摸索出在框剪梁采用20号以上螺纹钢加工成型模具,用“工”字钢加固的办法,保证了质量,加快了进度,这一创新,成为天津三建推广的技术,从而使整个工程也获得了鲁班奖。
做人一定要厚道。张民席当年干了一件非常让他“担惊受怕”的事。当时,张民席被安排在秦皇岛港务局,负责该局大礼堂、电影院、活动中心的电气施工。港务局局长说:音响设备的采购进货交给你,你去跑一趟广州吧。
张民席忐忑地坐上了飞机。让他不安的,不是第一次坐飞机,而是他怀里揣着的一张350万元的汇票。那可是一笔巨款啊。
为了确保安全,张民席把汇票装进一个小袋子,又把小袋子缝到贴身的衣服上。因为担心把汇票弄湿,半个月的时间里,他没有洗过一次澡。
在广州,张民席租了一辆自行车,白天一家一家去看,去搜集资料,晚上回到旅馆研究设备的性能价格。甚至他还跑到了深圳,一家一家比照设备优劣。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民席最后的订货价格是:120万元。足足节省了230万!回去后,局长竖起了大拇指:张民席,我没看错你!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张民席成为农村先富起来的一批人。“饮水当思源”、“致富不忘身边人”。他对家乡外出的农民工,总是怀着特殊的感情,积极帮扶。只要乡党有困难找到他,他从来都是热情接待、尽力帮助。多年来,他先后从家乡介绍、带出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在这批打工人员中,目前年收入5万元的有80人,10万元以上的有18人,当小老板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20人。
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张民席组织项目部人员为灾区捐款献血。2006年家乡修建通村公路、修缮水利设施时,他分别捐资1万元、5000元。
1996年7月,张民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党争光,为党旗增辉。从天津到秦皇岛,从青海到陕西,他曾经两次配合施工方荣获国家建设行业最高奖-鲁班奖,曾经在淳化二建施工三次获得优良工程或文明工地。2006年,他被咸阳市评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先进个人,2008年11月,他成为淳化县第一个优秀农民工代表,出席了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D)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蒲大伟刘志文)今年以来,淳化县在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结合阳光工程培训、科技入户培训服务等方式,不断吸取先进教学培训经验,动员广大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组织集中当地农民参加学习,并聘请地...
淳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淳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