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书记”先探路 村民尝甜头

咸阳日报 2013-02-01 23:42 大字

赵小年一脸笑意地“伺候”着大棚里的韭菜。 本报记者 李石 摄

本报记者 王高峰 张良颖

1月25日,正是隆冬时节,彬县太峪镇中山村的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韭菜长势茂盛,几位村民割菜、打包、过秤,忙个不停,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嘿嘿,2.5元一斤,冬季一座大棚就能赚到1万多元。”一个脸庞黝黑的中年男子满脸是汗,一边忙着往车上搬菜,一边自言自语。他就是被大伙称为“菜园书记”的中山村党支部书记赵小年。

中山村位于彬县南端,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祖祖辈辈靠种粮为生,群众手头不宽裕。偶尔也有人种菜,但受气候影响,季节限制,只能夏天种植。这时往往菜价一日数跌损失惨重,而一到冬季,蔬菜价格“高歌猛进”,而他们却只能“猫冬”。

2010年7月,当了7年镇政府秘书的赵小年,在“公选”中脱颖而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先行建起了5座大棚,开始试种水萝卜、韭菜、西红柿、西瓜等各类蔬菜水果,然后选取效益好的品种让村民种“放心地”,一下子带动30户村民建起了78座大棚。

2011年,他又承包了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4座,拱形棚11座开始试种,并吸纳170多户菜农加入专业合作社,使蔬菜种植规模化。

村民们说,赵小年种菜不为赚钱为探路。他雇用村里的中老年劳动力种了10座大棚蔬菜没赚到多少钱,而中山村的村民却从中学到了“科技兴农”的技术,掌握了致富的信息,尝到了甜头。

在赵小年的带动和影响下,太峪川道大棚的规模不断扩大,已发展到600余座,棚均收入6000元以上。设施农业逐步成为川道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冬引进的新品种“不冬眠的韭菜”产销两旺,已通过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扩大种植规模后,这种韭菜将成为中山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B)⑦

新闻推荐

民生工程唱响“彬县好声音” ——彬县民生工程走笔

通讯员孙登峰近年来,彬县坚持发展与富民并重、富民优先的原则,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基本建立和完善了覆盖全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这正是近年来总投资37.2亿元民生工程所蕴藏的深邃内涵,更是彬县县委...

彬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彬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