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的麦收
麦熟时节,沉甸甸的麦穗随轻风泛起金黄色的麦浪,田野里吹来阵阵麦香,农民们也开始了夏季最为繁忙的时节。
顶着烈日、挥洒汗水,农民的辛苦与泪水都藏在麦子里:从最初挥舞着镰刀弯腰割麦,到现在收割机收麦,辛劳并没有减轻多少……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白居易的《观刈麦》是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这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的讽谕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农家望晴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释】雍裕之,唐朝人。雍裕之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这首《农家望晴》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劳动情景;也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
田家行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注释】《田家行》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乐府诗。此诗以“乐”来写农家之苦,立意精巧,讽刺深刻。仲夏时节,农民麦、茧喜获丰收,却被官府洗劫一空,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只能过着“衣食无厚薄”的悲惨生活。这首诗是中唐时期整个农民生活的缩影,相当具有典型性。
在表现方法上,古乐府多叙事,《田家行》则选取农家生活的两个断面,一是麦、茧丰收,一是粮、绢大部分送官,把这两个断面加以对比。这对揭示农家苦这一主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此诗用赋体直陈其事,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流畅、凝练精警,平易中见深刻。
刈麦行
腰鎌上垅刈黄云,东家西家麦满门。前村寡妇拾滞穟,饘粥有馀炊饼饵。我闻淮南麦最多,麦田今岁屯干戈。饱饭不知征虞苦,生长此方真乐土。
【注释】戴复古的《刈麦行》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农夫腰中别着镰刀,到田地割麦;家家户户,麦子堆垛在庭院中、大门前;女人在收割后的麦田拾麦穗。
打麦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
声在山南应山北,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大妇腰鐮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脣。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田家辛苦可奈何。
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注释】张舜民的《打麦》是宋代一首杂言诗。此诗不落窠臼,内容更丰富,艺术上颇多创造。通过对收麦环境、劳动场面和农民心理的描写,充分反映了田家生计的艰辛。不耕者饱食却还有余,力耕者无食被迫售粮,形成强烈对比,流露出强烈的恤民情怀,及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懑。
刈麦
麦头熟颗已如珠,小厄惟忧积雨余。丐我一晴天易耳,十分终惠莫乘除!【注释】《刈麦》是南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他写了很多农事诗,“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颇有名。在这首诗中,范成大祈祷天晴不雨,帮助农民颗粒归仓。
新闻推荐
引水筑路:旱塬犁出一片新希望 ——周至县翠峰镇丁家凹村扶贫见闻
本报记者陈艳5月24日,记者在秦岭北麓周至翠峰山脚下丁家凹村见到焦务农老汉。谈起村里的变化,他高兴得合不拢嘴——村里将包括他家在内的全村1300多亩旱地全部改造成了水浇田。需要浇地了,村民们只...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