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掉了桑葚,我们明年还会倒掉什么?
喜顺
“桑葚滞销”的新闻又见诸媒体了!日前,中共临潼区委宣传部官微@美丽临潼发微博称“眼下正是桑葚收获的季节,在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办,有近万亩桑葚正大面积成熟,急需批发商、果汁厂等客商大量采购。”
近年来,三原县甘蓝滞销;周至县芹菜滞销;临潼莴笋滞销等等消息,不断涌入笔者耳目中。记者在新丰街办一个桑树种植区皂安村,见到了该村桑葚收购户马某某,他说“2000年以后村里开始种植桑树,起初桑葚都是供不应求,收购价格也比较高,于是农民跟风种植。去年开始桑葚出现滞销。今年桑葚从成熟到现在,每天村里的桑葚产量在100吨左右,有时收购商货车装满了,不收了,村民没办法只好就把成熟的桑葚倒在马路边……”据李师傅介绍,他家有五亩果园四百多棵桑树,“前几年每亩毛收入能挣一万元左右,今年的收购价才一块钱一斤,质量差一点的五毛一斤可能还没人要。实在不行只好伐树了。”
三年前芹菜的价格卖到每斤一元钱以上,最低的时候也六七毛钱,可2014年每斤8分钱都没人要。周至县司竹镇阿岔村的农田里,大片大片的芹菜无人问津……当年,临潼区种植的花白、莴笋也出现价格暴跌、大面积滞销,菜农损失惨重;三原县鲁桥镇惜字村,菜农为了减少损失,用旋耕机把滞销的莲花白打碎到地里……菜农们辛苦种菜,好不容易到了收获的季节,蔬菜却迟迟无人问津,卖不出去。辛苦的付出不但得不到回报,还得赔钱,菜农伤心又着急。
农业的和谐,应是“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公式,这几个环节和谐了,商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这次的桑葚“危机”,再次为各方敲响了警钟。在记忆中,我们曾不止一次地搞过“拯救西瓜”、“拯救芹菜”等等行动,虽每次都体现了社会的力量,社会的爱心的确值得颂扬,但是一再发生的“拯救行动”,却让我们不能仅仅把它作为爱心的赞歌来唱,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还有多少不足?农民在迈向市场的路上还有多少盲点?政府的服务职能到位了吗?
我们总不能用“拯救芹菜”、“拯救莴笋”、“拯救甘蓝”和倒掉什么,来描诉农民的信息不畅、种植面积翻番、上市时间集中、丰收增产、服务体系跟不上产业发展、运输计量收费、燃油涨价等原因。笔者以为,深层原因是当地政府和农民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忽略了要有与之配套的销售。这些危机只是局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相关部门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今天拯救了芹菜、甘蓝、莴笋,倒掉了桑葚,那么,我们明天还会拯救什么,倒掉什么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靖峰)8月25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陕西楼观台绿色能源环保开发有限公司杜某某等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一审宣判,主犯杜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这是西安中院开展打击和防范非法...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