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商地头拉菜 爱心企业订菜周至300亩芹菜一天卖完临潼80多亩莴笋滞销 本报帮农热线029-88880000继续牵线搭桥
昨日,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办油街村,马于川将部分莴笋免费送给村民,并电话联系其他买家 本报记者 董国梁 摄
2003年本报开通热线创办《瓜果蔬菜帮你卖》栏目
11年来成为农民销售的好帮手
今年再次帮助菜农解决燃眉之急
“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华商报》报道刊发后,有客商来拉菜,有爱心企业预订,一天时间,300亩蔬菜被抢购一空了。”昨日,周至县司竹镇阿岔村的村支书何选常话语间满是欣喜。本报自2003年开通的瓜果蔬菜帮你卖“帮农热线”,今年再一次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
热线抢购芹菜,爱心涌动
昨日,本报A1、A4版《周至芹菜滞销请您伸援手》报道了周至县司竹镇阿岔村菜农遇到的苦恼,种芹菜三四十年,头一次遇到芹菜滞销的情况,因为没有客商,部分菜农不得不忍痛把芹菜打到地里,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报道刊发后,本报热线电话此起彼伏,爱心涌来。“看到《华商报》的报道,我们很是替菜农兄弟着急,想从周至买5万斤蔬菜,免费给市民发放献爱心,同时帮助菜农解燃眉之急。”一爱心企业的负责人张先生第一时间打来电话。
“我是在城北做生意的,想自己买上几吨芹菜,发给我们附近的商户、工人,几千元钱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大的数字,但对菜农来说是一种回报。”爱心人士高先生打来电话说。
陕西供销蔬菜直通车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左先生也打来电话,希望详细了解情况,有需要的话,想组织去拉芹菜。
昨天一天,先后有57位(家)市民、爱心企业打来电话抢购芹菜,方先生说的话表达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心声:“我们都伸手帮一把,农民兄弟就顺利渡过难关了。”
地头再现往年丰收时的景象
昨天的阿岔村地头,又再现了往年丰收时的忙碌景象。
“今天,打电话来订购芹菜的客户一个接一个,这个要5万斤,那个要1万斤,我的电话都接得快没电了。还有客商慕名而来,直接在地头装菜。”村支书何选常虽然疲惫,但声音里满是喜悦,“300亩芹菜已经全部订光了,后来打电话来的都订不上菜了,太好了,菜农们的芹菜总算卖出去了。”
何选常说,昨天到村里的宝鸡客商拉走了6000斤芹菜,西安香槟国际城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也到村里,约定好6日来村里拉10万斤芹菜,届时免费发放给西安市民。“菜农们都高兴地找人收菜,明天客户来了就迅速给人家装车,因为劳动量比较大,村里现在能找到的劳力都找了,有些明天卖不及的要等到后天才能安排过来。预计两三天时间,我们村的300亩芹菜就全部解决了,菜农们总算没有白辛苦。”
“《华商报》帮我们牵线搭桥,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菜农心里都充满了感激。”菜农王安亚激动地说。
瓜果蔬菜帮你卖 蔬果滞销就打88880000
“蔬菜水果滞销,就给《华商报》打个电话吧。”这样的思路植根于许多农民心里。说起本报的帮农情结,还要追溯到11年前。
2003年,得知部分农民因为信息不畅导致农副产品滞销,本报开通热线,创办了《瓜果蔬菜帮你卖》栏目,利用大篇幅的版面刊登农民们生产销售农产品时的麻烦事。本报在报道之余,记者还帮着农民们联系超市、企业等销售渠道,在报纸上呼吁市民“买菜帮农”。
2006年7月,西安市长安、临潼等地的农民们反映,西瓜一毛一斤都没人过问,眼看就要烂在瓜田里。《瓜果蔬菜帮你卖》栏目及时地推出了“拯救西瓜”的系列报道。截至当年7月30日,该系列报道已累计为长安、临潼、大荔、白水等地的近500户瓜农、果农,促销西瓜超过2万吨,帮助瓜农增收约600万元。当年8月,本报又推出“拯救芹菜”系列报道,帮助西安菜农解决滞销问题。2011年、2012年,本报接连开通“我来帮你卖菜”栏目,为菜农朋友滞销的蔬菜找销路。
今年,得知多处蔬菜遭遇滞销难题,本报再次为菜农搭建起售卖蔬菜的桥梁,帮农热线029-88880000继续开通,帮农民来卖菜。如果你家有滞销的蔬菜,可拨打热线和我们联系。如果你是爱心企业,或是对蔬菜有需求的社区、蔬菜市场、超市,也请拨打热线联系我们。我们将为供求双方架起一对一的桥梁,减少中间环节,让对蔬菜有需求的商家以低价收购到蔬菜,同时解决菜农的燃眉之急。
业内人士
信息不对称是农民售菜瓶颈
为何卖了多年的蔬菜,会出现滞销的情况呢?对此,业内人士陕西供销蔬菜直通车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左先生做出了分析。
“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很多农民种菜时,根本不考虑市场问题,没想过自己种下的蔬菜能不能卖掉。直到销售时才发现市场没需求,遇到了销售难题。”左先生说,“建议菜农应该和销售大户建立长期合作,针对客户提出的要求去种菜,他们预测几个月后需要哪种蔬菜,就提前种植,这样就不会出现滞销的情况,最多是价格的浮动。”
“其次就是科学种植的问题。目前农民种植的蔬菜品种比较单一,拿芹菜举例,周至这些菜农种的芹菜以干芹菜居多,丝比较多,这样的品种与超市卖几元钱的水芹菜相比,品种单一、老化,肯定不具竞争力。建议菜农多学习,多更新品种,多研究市场需求,就会避免再遇到滞销的困境。”
市民疑惑
从地头到餐桌,差价为啥这么大
“现在超市或蔬菜市场的芹菜一斤要卖1元钱左右,菜农的芹菜几毛钱都卖不掉,为什么中间会出现这么大的差价?”昨日,西安市民徐先生打来电话质疑道。
对此,一家大型超市蔬果部的主管王先生说,一般蔬菜从地头到餐桌,要经过好几次倒手,每次倒手都会加价甚至翻番。“拿芹菜举例,农民在地头卖给一级批发商的价格是2角钱,一级批发商把这些菜倒卖到批发市场,会加价2角钱,批发市场收购的成本就变成了4角钱。随后,批发商再把蔬菜批发给零售商,这中间因为人工、损耗等费用,价格会翻一番,有可能涨至8角钱。最后,这些蔬菜从零售商或超市卖给市民,还得加一次价,卖到1元钱就不足为奇了。”
请伸援手
临潼80多亩莴笋请你帮忙解决
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办油街村村民马于川今年第一次种植蔬菜,他没有想到,去年每斤一元钱的莴笋,今年会卖不出去。从蔬菜成熟到现在十几天时间,马于川一根莴笋也没卖出去,眼看着15亩莴笋就要烂到地里,他决定把这些莴笋免费发放给村民,他说,让村民吃了总比烂在地里强。
“我以前一直在外面跑车,现在年纪大了,想回到村里种点农作物。这两年,我觉得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就承包了十几亩地,种上了莴笋、莲花白、洋葱,希望能卖个好价钱。”55岁的马于川说,“这15亩莴笋,经过栽种、浇水、施肥,我一共投入了4万余元,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每亩的产量约1万斤。按照往年的行情,每斤一元钱,也能收入几万元。谁承想,今年莴笋丰收了,却没有一个客商来地头,我先后联系了有十几个,人家都不来。”
田地里的莴笋一天天长着,马于川一天比一天心焦,“再长几天,这些莴笋就老了,全吃不成了。这么好的莴笋,长老了就太可惜了。”联系多日无果,无奈的马于川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把这些莴笋免费发放给附近的村民,“损失就让我一个人承担吧,让村民吃了总比烂在地里强。”
昨日,记者在马于川的菜地里看到,前来免费拉莴笋的人络绎不绝,马于川还雇了8个人,专门帮村民把莴笋割下来,每人每小时7元钱的人工费。“从昨天开始给村民送的,目前我这里剩下4亩,还是抱着一点希望,盼着有人过来把这些收购了,多少让我有一点收入,不要白白忙碌了大半年。”
在距离油街村不远的临潼区相桥街办北刘村,还有80亩莴笋长在地里,村主任张胜利说:“往年莴笋卖一元钱一斤,今年只要给菜农3角钱,我们就愿意卖出去,希望有客商和企业看到我们的困难,帮我们解决问题。”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毛蜜娜 实习生 张莹 采写
爱的奉献
大明宫三桥店 购万斤蔬菜免费发
本报讯(记者 李振勇) 4月中旬,三原县莴笋、甘蓝等蔬菜大面积滞销。4月30日,大明宫建材家居三桥店在三原县采购了上万斤甘蓝,并于当日向市民免费发放,2000多人领到了爱心蔬菜。
“看到蔬菜滞销的消息后,我们十分关注菜农的遭遇。”大明宫建材家居三桥店负责人介绍说,“此次爱心蔬菜发放活动在咸阳市奥林匹克花园、亿龙金河湾、阳光小区同时进行,一方面帮助菜农减少损失,另一方面也向市民献出一份爱心。”
新闻推荐
酒后并排骑摩托戏耍 小伙一脚踏过去堂哥夫妇摔倒身亡小伙一审被判刑5年,赔偿死者家属102万余元 双方均已提出上诉
摩托车摔倒,一对年轻夫妇不幸殒命……最初认为的一起单方事故,随着陪这对夫妇回家的堂弟前后不一的言词出现重大转折。近日,周至县法院一审判决,不到25岁的周至小伙李某在骑摩托车高速行驶中...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