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坐书房慰风尘 □李彬
IC photo 供图
才到西安时要求不高,有个容身之地就可以了。当了几年编辑后,有了间宿办合一的小房,笔墨纸砚、书籍报刊,乃至瓶瓶罐罐塞得满满的,坐在其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总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朋友也认为,在这种环境下写杂文、做学问意义不大,境界难高……因而,做梦都想着有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书房!
书房,是一个古雅、风雅、典雅的名字,能让人想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丰盈,也能让人想到“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旖旎。“书房”其实是现今流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欢用斋、堂、屋、居、室、庵、馆、庐、轩、园、亭、洞等字来命名书房,如杜甫的“草堂”、刘禹锡的“陋室”、陆游的“老学庵”,洪迈的“容斋”、蒲松龄的“聊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鲁迅的“三味书屋”等。其中,“斋”是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何谓“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斋,戒洁也。”言下之意是,斋乃清心洁净之处,包含着恭敬、寡欲,而这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清静雅致,避尘绝俗,饱读诗书,修身养性。
文人学者皆爱书,其藏书日积月累,来之不易,敝帚自珍。学问家谭其骧认为,人要有钱有闲,还得有藏书的房。我认为,重要的是应有好书。书房不需大,容身即可,器物不求精,舒适就行;下蛋的鸡不择窝。无论外面如何喧嚣浮躁,进入这个小小的空间,宛如到了钟灵毓秀、凝碧集锦的福地净土,且坐其中慰风尘。一几一椅,一灯荧荧,夙兴夜寐,从心所欲。“朝进林鸟,翻书惊宿露;暮藏月色,搁笔落花香”,这是何等惬意的风致!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少房子、多大房子,不管你有多少财富、多大权力,有一间本质意义上属于自己的书房,格物致知,润物耕心,才是真正的享受呀!我给书房的定位是:“环壁列藏书,有史有文堪探讨;小屋多佳日,宜风宜雨足安居。”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余生苦短,要多花些时间读书做事情,少花些时间打动别人抑或世界。
古人讲,书房要简单清爽。《长物志》写书斋首要宜明朗、清净;《遵生八笺》特别指出书房要“爽心神”,切忌“伤目力”。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尘世喧嚣,人性浮躁,到处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只有书房是足不出户近在咫尺的世外桃源。青灯黄卷,伏案夜读,心也会随之沉淀下来。我喜欢一个人坐在书房读书、写作抑或发呆,不受打扰,不受冷落,只想静静地放空自己,体味岁月的日光流年。人只有静下来,灵魂才能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心;心是心灵的心,不是心脏的心。
古人云,万病心中生,万静心中起。《黄帝内经》中讲道:“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绪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清气爽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贯体、心神平安之目的。当然了,静的意义很广泛,不是单纯的肢体静止不动,不是闭门不出与世隔绝,不是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而是人的心灵深处有净土,灵魂内外皆通透,在受到外因的打击冲撞时能有豁达的心胸去理喻,能有高迈的境界去包容,有所为有所不为。静以修身,静中怡情,平静干净,“八风不动”是一个人最好的护生。《内经》讲“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忧思伤脾,惊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有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可以恢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使得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书房,是读书人身心幽微的处所,是一个水流花开的地方,也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世界。这里面有色彩,但不绚烂;有人烟,但不喧闹;有财富,但不奢侈;有情怀,但不张扬。坐在这里,你会体悟到村上春树语言中的睿智——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所能做的是努力让当初的选择正确。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的人生,我们所能做的,是让自己快乐。我的快乐就是在书房手不释卷,神交古人。我的理想就是抱道不曲,拥书自雄,活一个真实的自我。
偶读《天道》一诗很有感慨。作者冯道其人八面玲珑,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这个词是贬义,抑或揶揄,但冯道这首诗还是很有味道的,适合在书房静静地体悟: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杜成轩记者张婷)航空与航天有什么区别?中国航空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5月13日,西安市航空六一八中学邀请中国...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