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以“三个经济”汇聚对外开放发展新动能

陕西日报 2018-05-11 06:59 大字

临空企业聚集的航投大厦。

物流巨头申通快递繁忙的西北转运中心。

空港新城携手机场共建大西安对外开放门户。

服务大西安航空枢纽的东航西安区域新机库。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正式批复支持建设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作为规划的承载区域,将以此为契机,推进“三个经济”发展,从枢纽、门户、流动三个方面聚集诸多经济要素,为对外开放发展汇聚新动能,助力陕西追赶超越。

  2017年12月,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指出,要以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新高地、拓展新空间,努力使对外开放成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优势。2018年1月,发展“三个经济”被列入陕西省的《政府工作报告》。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领导表示,结合空港特色,立足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等优势条件,空港新城将切实把“三个经济”作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枢纽经济

  完善功能、拓展网络

  有报告指出,枢纽凝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种潜能。全世界35个国际大都市中有31个是依托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全球财富的一半集中在交通枢纽发达的城市。

  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将西安定位为全国12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通过构建多种交通方式融合配套的枢纽体系,和中转、集疏、分拨等综合功能的发挥,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枢。

  空港新城作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围绕航空客流突破7000万人次,航空物流突破100万吨的目标,加快提升交通枢纽地位,打通“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在努力推动高速公路汇聚、西安城市轨道接入,充分发挥西安“米”字形高铁网优势的基础上,对标上海虹桥,积极支持机场三期建设,打造现代化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联手区内全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空港新城不断开通新航线,强化枢纽功能。截至2017年12月31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线达57条,通达23个国家和地区的46个城市,其中包括14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26个城市;客运量达4185.7万人次,在全国十大机场中增速第一。开通全货运航线13条,形成国内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国际直达欧美的全货机网络布局,区内货运总量超过260万吨,其中航空货运量近26万吨,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二。

  这些国内外航线,在服务三星、美光、中兴等企业的同时,也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的航空支线,形成便捷高效的航线网络,构建起了陕西对外开放和走向世界的空中大通道。

  门户经济

  塑造形象、搭建通道

  “门户”不单是“出入必经的要地”,其在经济方面,在对外部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同时,更对腹地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和牵引作用。

  数据显示,陕西省已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世界500强企业有112家在陕落户,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达到6个,获批进境粮食、肉类、汽车整体指定口岸。陕西,在“一带一路”上承担着重要角色。

  空港新城是国内外游客进出陕西的首站,必须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生态、宜居和营商环境,才能切实发挥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门户作用。

  近年来,空港新城取荷兰NA-CO公司修编规划,引入高端住宅、酒店、医院、学校等城市功能配套,整合区内历史人文资源,建设世界级的文化遗址公园,推进大唐西市丝路文化园、国际美术城、世贸国际生态城建设,打造大西安文化旅游新名片,树立城市窗口形象。

  在东航、南航、深航、川航等13家航空公司先后落户的基础上,空港新城正积极招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企在区内聚集,搭建空中的“亚欧大陆桥”。同时,不断完善口岸功能,取得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境水果、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口肉类、进口药品等5个指定口岸。

  依托自贸功能,空港新城“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整合放大“临空+自贸+保税”的叠加优势,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在陕西率先推行“3450”综合行政审批效能体系改革,即3个工作日办结营业执照、4个工作日办结经营性许可、5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流程再造和政务服务思想观念的转变,变身“五星级服务员”和“金牌店小二”,全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保障最全、服务最优”的投资首善之地。并借此在四川航空、巴夫洛冷链、东航-赛峰等一批项目上成功集赞。

  流动经济

  汇集资源、畅通融合

  依托相应的平台和条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区外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区内聚集,通过各种资源要素重组、整合来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道出了流动经济的本质。

  陕西是科技、教育、人才大省,是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17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共有高校108所,在校学生超过100万人,两院院士67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近200万人。在最为关键的人力资源要素上,条件优越。

  近年来,空港新城的诸多发展要素聚集的体量越来越大,增速也越来越快,做好利用和转化至关重要。瞄准每年超过4000万人次的进出港客流,紧密对接机场三期改扩建,围绕唐顺陵和T5航站楼,构建站前商务区、会展中心、酒店集群、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健全“游购娱”设施,带动进出港旅客就近消费体验。

  通过“补航线、奖增量、扶伙伴、给时刻、优中转、惠油料、拓高端、联交通”等措施,不断增强航空物流集散能力,形成临空相关产业聚集区。积极探索开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新业态,带动金融企业和资金汇集。瞄准航空发动机、机轮刹车、飞机总装线等临空产业钻石级项目,加快构建临空全产业链,催生高端技术流。

  当前已经吸引了海航现代物流、国际快件中心、陕西金控空港新城民用航空股权投资基金、东航-赛峰起落架深度维修等优质项目入区。这些资源要素在流动中的逐渐活跃,将带来更综合、更强大、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不沿海、不沿边,对外开放靠蓝天”。发展外向型经济,航空是最佳捷径。研究表明,航空客流每增加100万人次,可拉动地方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创造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

  依托正在快速形成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空港新城把陕西乃至西北纳入航空辐射范围,成为广袤内陆腹地的对外开放门户。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级新区的核心组团,正致力于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保障最全、服务最优”的投资首善之地,加速吸引区外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在区内聚集重组。由此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为陕西沿着“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积能聚势。

  下一步,空港新城将紧密围绕“三个经济”破题发力,优化提升航线网络、交通设施,打造“高效、畅达、经济、有序”的货运体系、产业体系和城市功能,力争利用5年时间跻身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第一方阵”。

新闻推荐

西安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等可获一次性项目资助

本报讯(记者曲欣悦)5月8日,由西安市人社局举办的“5515工程”项目授牌暨职业能力专家聘任仪式在西安市技工学校举行。现场为西安市技工学校等5家“西安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西安亨通技工学校等5...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