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研讨会: 聚焦补齐工业短板 扩投资提规模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西安补齐工业经济短板观察
各式各样的无人机。汽车装配车间。陕鼓生产车间。卡车生产线。
开栏语
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标“五新”战略,聚焦找短板、补短板。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对补齐“十大短板”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市委宣传部昨日起举办追赶超越论坛——西安补齐“十大短板”系列理论研讨会。
即日起,本报开设《补齐“十大短板”奋力追赶超越》专栏,结合系列理论研讨会主题,深入报道西安市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军民融合、开放经济、区县域经济、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补短板举措,从理论上分析短板成因,从实践上为补齐短板探索现实路径,为奋力追赶超越提供理论支撑。
吉利新能源汽车、三星高端存储芯片二期、华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今年以来,一大批国内外重大工业项目落户西安市。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完成工业招商引资563.9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0.56%,为提升全市工业投资,补足工业经济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决定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在昨日召开的追赶超越论坛——西安补齐“十大短板”首场理论研讨会上,面对“为什么我们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但多年来,工业不大不强,工业这块短板就是补不上?”的发问,来自西安市区县、开发区、相关部门及工业企业的负责人和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聚焦如何补齐工业经济短板。大家认为,破解总量不大、龙头企业不多、产业不强、投资和产业贡献不足等问题,是西安市补齐工业经济短板的主攻方向……
短板现状工业体量及非公比重小制约做大做强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目前,工业经济体量小、工业投资不足、产业实力不强等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以去年为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78.39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4位,而成都约为西安市的2.7倍,杭州约为西安市的2.5倍;去年,西安市工业投资完成949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0位,不到15个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而成都约为西安市的2.4倍,武汉约为西安市的2.2倍;去年,西安市没有一个工业产业规模过千亿,最大的产业——汽车制造业不到800亿元,而成都汽车制造业约为西安市的2.4倍……
大型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较少,这是当前西安市工业经济的特征之一。去年,西安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有8户,其中最高的企业约360亿元,而成都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13户,其中最高的约700亿元,武汉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8户……由此不难看出,做大做强西安工业经济、补齐工业短板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市加倍努力。
“西安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是工业。”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表示,纵向比,西安市1980年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4.1%,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到了2016年,这一比值下降到了22.3%;横向比,成都2016年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7%,武汉为35.6%,郑州为41.5%,工业对经济贡献的差距较大。
“小产品做成大产业,一般有两种形式: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曾昭宁分析道,西安市大企业集团数量不多、体量不大,另一方面,西安市工业集群发育缓慢,产业链条较短,配套率不高,重点装备企业的综合配套率仅为33%左右。“工业集群起不来,工业内部行业做不大,工业体量自然上不去。”
与会嘉宾认为,工业企业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这是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突出问题。记者从此次研讨会上了解到,西安市2014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在全国位居前列,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占比仅为31%,将近70%的科研活动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常情况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左右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28%。
记者注意到,此次研讨会上发言的嘉宾大都提到了“西安工业领域国有经济比重偏大”这一现象。非国有经济比重偏小、民营经济较为薄弱,成为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的一项重要原因。
综合施策扩大投资板块协同发力助推弥补短板
“大发展靠大项目,快发展靠好项目。”市发改委主任陈长春认为,弥补西安市工业经济短板,重大项目拉动投资的作用尤为重要。“重大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核心力量,更是弥补西安市工业经济短板的重要支撑。”
据陈长春介绍,今年西安市安排了593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前8个月共完成投资18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投资约21.4%,达到年计划的86%,其中,131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82.49亿元,占年计划的67.2%。
“工业项目加速推进,有力地支撑了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陈长春说,美光半导体(西安)有限责任公司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厂房投入使用、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生产基地项目超额完成年计划投资、乐叶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厂房主体封顶……这些都为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力。
今年以来,西安市已举行3次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为更好地补齐工业经济短板,市发改委采取强有力措施,推动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比如,落实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在市、区两个层面建立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有效投资的持续扩大,成为补齐工业经济短板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西安市工业发展的各主要承载区也协同发力,提振全市工业经济。大家聚焦产业集聚,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例如,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和先进制造业“排头兵”,西安经开区工业总量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是西北地区首个产值过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去年,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9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35亿元,聚集了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加工业等较完备的工业门类。
当我们把目光从城北向南转移,如今的西安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去年,高新区工业企业达2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实现增加值362亿元,在产业发展、人才聚集、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和创业孵化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居领先地位,形成了半导体、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软件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去年,高新区列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的制造业企业达1394家。
与此同时,航天基地、航空基地等开发区及区县协同发力,共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西安市将围绕以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和以经开区为引领、“经开区+高陵组团+临潼组团+航空基地+富阎板块”等区域为依托的工业大走廊建设,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产业集聚推动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着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举措紧盯规模不大区县域工业不强等短板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市工信委为西安市更好地实现补齐工业经济短板提出了重点举措。
“首先是加大有效投入,始终突出招商引资的龙头地位,重点引进一批投资在10亿元以上,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带动作用强、对全市工业投资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同时,立足现有企业和产业基础,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与协作,强化“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支撑。“要打造知名工业品牌,全面提升西安工业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打造高端产业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记者从市工信委了解到,针对工业经济规模不大等短板,西安市将着力开展“龙头培育”行动,鼓励通过壮大主业、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快形成一批规模过百亿、过千亿的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带动能力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以大企业为依托,开展中小企业梯队成长培育行动,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高成长性配套企业,促进小微企业跃升为规模以上企业。
为更好、更快地提升产业集聚度,西安市将加快建设以高新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以经开区等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功能区,打造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针对区县域工业相对薄弱的短板,西安市将立足于现有的区县工业园区,明确主导产业定位,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造优势互补的特色区县工业园区。同时,全面推动开发区与区县工业园区的深入合作,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推进资源共享和产业共育,形成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按照相关目标,西安市将力争用5年时间迈入全国制造业强市行列,到2021年末,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
发展建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参与全球分工体系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与会嘉宾结合自身调查、研究情况,为西安市补齐工业经济短板积极建言献策。大家普遍认为,西安发展工业经济要“多条腿走路”,不能单靠装备制造业或是大型企业,避免大小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全力提升产业本地配套率。
“西安市要全面提高对工业经济短板的认识,其中既包括对发展环境的认识,也包括对发展路径的认识。”市发改委主任陈长春表示,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则西安强”的观念,制定针对性强的举措,全方位强化工业对创新体系的支撑。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完善营商环境,通过提高民营企业和开放经济的活跃度,为补齐工业经济短板提供动力。
“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必须体现在具体的产业政策中。”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建议,西安市应适当调整投资方向,重点调整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加大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工业投资,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在继续引进和做大做强大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工业产业集群。同时,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在二次创业中,要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以专业化园区(产业集群的空间载体)为基本单元进行布局,招商引资的增量项目和搬迁调整的存量企业“各就各位”地进入相应的专业化园区,延长产业链,提高配套率。“只有把集群做起来,工业体量才能上去。”
“不仅如此,西安市应改变以高校、科研机构为创新主体的现状,突出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产、学、研\’结构,特别是西安市高端装备领域的大企业。”曾昭宁还建议,西安市应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工业经济,放宽民营工业企业的市场准入,支持民营工业企业与军工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深入参与军民融合。另外,要进一步提升西安市工业经济的外向度,抢抓产业互补等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展开深度合作。
不仅如此,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煜指出,西安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模式,其核心原因在于对外、对内双重分工的缺失,未能形成对全球和区域内部分工体系的有效参与。建议进一步提高西安工业外向度,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为导向,破解总量不大、产业不强等突出问题,让工业经济成为西安建设发展的亮点!
文/首席记者杨耀青
图/记者雷伟东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从“五限令”到“购租并举”、“租售同权”,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使得楼市不断挤压投资和投机成份,回归健康和理性。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今年1~9月数据显示,北京、上...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