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再考一次 也是宝贵的财富

西安晚报 2017-05-25 05:10 大字

高考年代:1986

姓名:杜荷军

高中:西安中学

录取院校:重庆建筑大学

考后经历:西安创典地产顾问股份公司董事长

1986年7月,据说当年全社会高考升学率只有7%,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考上个本科,就是人生第一次硬磕成功。杜荷军回忆当年高考颇为感慨,他告诉记者,当时西安中学在全省招生,学霸较多,包揽省市状元,尤其是理科状元。“考上北大清华才算真有料,才算为学校争光,但恰恰正是这道彩虹晕圈,使我人生第一次高考就被踹下了赛道。”

当时,杜荷军在学校成绩一直还不错,爱表现,爱出风头,自我感觉一直很好,高考预考时,一下子考了个班级第一,不自觉地就有点膨胀。“当时觉得自己上北大应该有戏,虽然是文科班,但好歹也是第一呀。考完后,一估分,就觉得有点心虚了。”杜荷军回忆,第一志愿他仍然直接填了北大,且注明拒绝调配。成绩出来后,他的分数是过了本科线,但和北大录取线确实差得很远。后来,尽管杜荷军收到了本省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他仍认为“这事太打脸”。

收到通知书当晚,杜荷军连夜看了一遍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把那句著名的话用笔抄写了一百多遍:“人,可以被打翻,不能被打败。”第二天,去了被录取的高校,要回了自己的档案,回母校西安中学重新复读了。

杜荷军说,直到现在他还特别感谢母校,当时自己复读时,学校没有收取一分钱学费,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尤其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欣赏,让重新鼓起勇气再次备考的学生“轻装上阵”,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第二年参加高考,杜荷军考上了重庆建筑大学(现改名重庆大学)。回想起当年的学生生活,杜荷军认为,最大收获就是高考补习那一年,从一个好学生变成补习生,从学生干部变成了借读生,一年的游离式上学,将他散乱的思考拉回到现实,使18岁的青春躁动归于单一目标一步步推进,脚踏实地。“更使我深深地感到,脚底下踩着地,才能有力量,要想跳得高,就得先蹲下。在以后的很多次人生选择时,想起那年的高考失利和低头复读,总是感觉很有劲,很有底气,也特别乐观。”想起18岁那年,高考复读都扛过来了,就觉得只要坚持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文/图 记者 任娜

新闻推荐

自由 创意 活力 精彩 曲江创客大街重点项目 签约仪式顺利启动 打造时尚活力休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客文化双生态区

曲江创客大街效果图签约仪式现场在5月22日举行的“2017西安创业节”暨“创业西安行动计划”仪式上,西安市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举措、政策,力求在众创载体、人才支持、融资渠道、招商引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