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天使般的爱做患者的“提灯女神” ——记陕西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西安交大二附院护理部主任杨惠云

陕西日报 2017-05-22 07:50 大字
杨惠云在工作中。

  本报记者 车喜韵 通讯员 王妮 文/图

  杨惠云本人比照片上年轻漂亮很多,这是记者见到她瞬间的感觉。采访中,她热情、阳光、豪爽的个性深深吸引着我们。

  投身护理事业35年,杨惠云用她的热情和阳光,帮助着身边每一位同事,鼓励着众多患者走上康复之路。获得国际护理界最高奖项——“南丁格尔奖”后,同事、朋友纷纷送来鲜花祝贺,杨惠云则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记者5月17日来到西安交大二附院时,她正在全院护士培训会上为大家解读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指南》。“我能获得此奖,归功于我们有一个优秀的护理团队。”豪爽大气的杨惠云这样说。

   1、患者心中的“阳光天使”

  1982年,杨惠云从西安医科大学卫校毕业后,就来到交大二附院从事护理工作。她说:“只有坚守‘爱人如己\’的信念,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灯\’护理,才能无愧于南丁格尔誓言。”

  杨惠云参加工作后不久,所在的病区收治了一位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伙子,情绪特别低落,总是控制不住地对别人发脾气,成了科里的“老大难”,护士们都不愿意去护理他。年纪轻轻的杨惠云主动请缨,当她微笑着把药递给患者时,小伙子掀翻了她手上的药杯,并破口大骂。但她并没有因此离去,而是耐心劝说……小伙子扬手给她一拳,嚷嚷着叫她滚时,杨惠云仍然没有气馁,最后终于帮患者解开了心结,使他越来越配合治疗,直至疾病治愈。出院后不久,小伙子告诉杨惠云自己已经光荣入伍了。

  有一次,一位来自农村的患者,为了省钱,每天都吃冷馒头和咸菜。杨惠云发现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饭票给了患者,还把自己刚发的工资硬塞到了患者手里。

  作为护理部主任,为培养护士树立“尊重患者、敬畏生命”的职业理念,自觉自愿地将“帮助所有服务对象恢复健康、促进健康”视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她在全院开展“天使梦·健康行”活动,相继开展了护士就医体验换位思考活动,实施常见慢性病健康管理、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等创新服务项目,定期到社区、学校、患者家里进行健康指导、护理服务。这些举措,受到了医院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2、同事眼中热心肠的“马大姐”

  杨惠云是同事眼中的“马大姐”,有人买房时首付款不够,有人孩子上幼儿园联系不上,有人孩子找工作难等等,她都会尽心尽力给予帮助。“说实话,我感觉杨老师更像妈妈,从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对我们实在是太关心体贴了。”一位年轻的同事这样感慨。

  多年前,医院有一对夫妻医生要同时出国深造,需要有人担保,夫妻俩找了很多人,都担心他们出国后不回来而拒绝。最后,他们找到了杨惠云,她毫不犹豫签字担保。如今,他们早已学成回国,分别担任医院重要科室的科主任,对杨惠云当初的热心担当万分感激。

  2012年,5·12国际护士节,她倡议建立了“一元关爱”护理爱心基金,医院护士每人每月拿出一元钱,用于帮扶社区及周边地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护士等特殊群体。爱流涌动下,众多医生也纷纷要求加入其中,募集到爱心款12万多元。长期救助辖区两名孤寡老人和一名贫困大学生,还为一位遭遇车祸的护士专项捐款5.5万余元。

  为解决患者挂号、出入院不熟悉流程等问题,2013年,杨惠云又倡导医院组建“阳光天使”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在门诊大厅出入院窗口、手术室接送患者窗口、门诊挂号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

  3、优秀团队的“领头雁”

  杨惠云担任护理部主任以来,非常重视护士远期职业规划与发展,开展多项活动,加强护士在教学、技能及专科护理等方面的培养,在医院建立了陕西省第一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陕西省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相继又建立了陕西省“血管通道技术培训基地”及“西北地区UNAPICC资质认证培训中心”,为医院培养了多名兼职教师、专科护理、护理专家。当遇到有护士想辞职时,她总是耐心地询问原因,并帮她们分析离职利弊。在杨惠云的劝说下,不少护士最终选择了坚守。因为护理部主任满满的正能量,医院离职率从2010年的4.2%降至2016年的0.5%。

  在灾难来临及特殊流行病爆发时刻,杨惠云总是临危不惧,患者在哪儿她就在哪儿。

  5·12地震时,别人都是往楼下跑,只有她向楼上跑。有人一把抓住她说:“地震了,快逃命吧!”但是她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患者身边,有序地组织转移患者。当病房里剩下病危不能转移的患者时,她选择了留在病房,并逐个安抚焦虑不安的患者,查看每位患者的病情。当丈夫在病床旁找到她时,她只是简单地说:“你去接女儿回家,照顾好你们自己,我这几天暂时住医院了。”说完就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2010年玉树地震后,当第一批伤员在4月16日凌晨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时,杨惠云早已闻讯赶到医院,开展准备迎接伤员的工作。协调、整理、准备病房,接收、转运病人,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年近50岁的杨惠云精力丝毫不输给年轻人。那段时间,她上班时忙于病房的工作,下班后则成了一名默默无闻的“编外志愿者”,到骨科病房为伤员喂饭、洗脸、洗脚等。

  2011年,杨惠云经过反复推理、论证,提出了护理岗位管理、分层使用和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推出了“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和临床护理路径等服务模式。新的管理办法和新模式逐渐被护士、医生和患者所认可,并作为亮点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她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学术上硕果累累,主持参与研究课题30余项,主编7本书籍,发表论文30余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攻读了硕士学位,晋升为主任护师,担任着西安交大硕士生导师。

  “南丁格尔的一生,不仅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崇尚科学的一生。”这是杨惠云经常说给护士姐妹们的话,也是她的座右铭。杨惠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先后多次荣获省级和全国的优秀护士、陕西省“慈善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她带领的护理团队也先后斩获“国家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陕西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先进单位”等众多殊荣。 

  链接: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富裕家庭,后随父母迁居英国。1850年,她不顾家人反对,前往德国学习护理。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了护理工作先河。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服务。她每天都提着灯巡视病房,士兵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在南丁格尔的努力下,伤员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2%,许多伤员非常感激南丁格尔并把她的事迹编成诗歌,印成小册子。

  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多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南丁格尔因此被誉为近代护理专业的鼻祖。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为纪念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所作的贡献,国际护士理事会1912年将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并设立国际医学护理界的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这一奖励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颁发50枚奖章,奖给在护理学和护理工作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包括以身殉职的护士,表彰她们在战时或平时为伤、病、残疾人员忘我服务的献身精神。

新闻推荐

去年西安拘留“老赖”277人曝光12813人次

  阳光讯(记者熊玺)5月19日,记者从西安中院“执行开放日”活动中了解到,去年西安市两级法院共拘留274案277人,罚款88案90人,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2813人次,限制出境417人次,限制高消费3527人...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