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大90岁教授:爱如夏阳淡似云
他有个心愿——再编两本书。
或许是在木匠作坊长大的缘故,夏云从小对“建筑”“构造”有着特殊情感。1950年,已经被复旦大学农艺系录取的他毅然放弃入学资格,于同年重新考入北京大学建筑工程系学习,从而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1957年,夏云由清华大学调至西安建大(原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任教,开始从事建筑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0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爆发,夏云等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节能建筑”。随着人口逐渐增多,建筑房屋侵占了大量耕地。夏云认识到,建筑只节能不行,必须同时还要节地,于是进行了“节能节地建筑”研究。
“我们的研究绝不是要人们在低标准、狭窄的空间生活,而是预示到要用先进科学技术、清洁能源为人们创造更为舒适的生活。”夏云说。
鉴于其在生态可持续建筑领域的贡献,1999年,夏云被美国传略中心选入世界名人录第16版;2002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他“终身成就奖”;2007年,世界艺术、科学和信息大会再次授予夏云“终身成就奖”。
从房屋建筑学到节能建筑、节能节地建筑,再到生态可持续建筑,夏云的研究方向一直跟随形势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夏云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筑”。他认为,不同国家的文明互相包容,必须要通过生态文明建筑这一载体来实现。
“6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历程,让我从最初的责任感升华为浓厚的兴趣。”而今,在治学育人的路上,夏云依然能够“钻”进去,他说:“我有自信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陈晓育是2000年左右认识夏云的。后来,夏云希望她承担该学院“生态可持续建筑”这门课的教学任务。由于该门课采用汉英双语教学,英语基础较弱的她害怕讲不好。
“真正的求知者是无所畏惧的。”夏云鼓励她大胆地讲,大胆地问,还专门对她进行辅导。在夏云的指导下,陈晓育很快适应了教学内容。
2010年,83岁的夏云正式告别讲台。但是只要学生有任何问题去找他,他总是耐心地解答;要是发现学生在某一门课上的知识不够系统,他还会主动给学生补课。
从教以来,夏云讲过许多门课。学生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给他们上课时的情景,还有老师的殷殷期盼——
有些同学上课时吃早餐,夏云告诉他们要慢慢吃,因为“吃饱了才有能量上课,才符合生态的原则”;有些同学上课时睡觉,夏云会走近学生,幽默地问他是不是做了一个美梦或询问学生是不是晚上熬夜画图累了,等下了课再给学生“开小灶”……
对学生像夏阳一样炽热的爱自然会赢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
“难能可贵的是,夏老师往往在人生中比较重要的时刻给你指引,会尽他所能去帮助你。这种传统、朴素的情怀让人特别感动。”2005级建筑学专业张译丹说。
除了学生写的书信,夏云办公室的墙上还贴满了他和学生的合影,以及学生给他的小纸条、明信片、手绘作品等,甚至还有可爱的布老虎、玩具熊。夏云特意将这些都贴(挂)在办公室的书柜上。学生送的鲜花早已枯萎,他舍不得扔,“放在那儿,就会想起他们”。
“我很幸福,因为有那么多学生陪着我。我爱他们。”每次提到自己的学生,夏云眼眶里总禁不住噙满泪水。
新闻推荐
5月13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护理部主任杨惠云荣获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这也是陕西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当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来自22个国家的39名护士荣获...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