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军锋:“种”心于校,钟情于师生
辛军锋和学生跑步
“有人喜欢远行大海去看日出,有人喜欢爬上高山欣赏日落,而我喜欢在学校看日出日落。清晨,看着三三两两的学生披着霞光来上学,我仿佛看到了希望与未来……就这样走过一所所学校,看着一个个孩子,过着一个个日子,没有波澜壮阔,没有惊天动地,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教育。”
这是西安高级中学校长辛军锋的教育散文,捕捉着他心中的教育光影。出生在秦岭脚下的他,深谙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的深刻内涵,将心“种”在他走过的一所所学校里,在教育实践中,生发出与学校发展相契合的教育智慧。
如果说,辛军锋当校长的经历有些特别的话,那就是从2002年到现在,他已经当了4次新“辛校长”。
“这次,他又一次成了一位姓‘辛\’的新校长。”辛军锋的话中透着股幽默劲儿。2016年7月,他又一次被委以重任,担任西安高级中学校长。
在教育同行看来,辛军锋的几次调动都有点传奇的味道:他走过的几所学校各有各的“困惑”,各有各的“苦恼”,“但在他转任时,每一所学校都有了发展的内驱力,各有各的亮点”。
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辛军锋笑呵呵地说:“哪有什么秘诀啊,一个个用心的日子,一群群有情的孩子,这就是教育。‘心\’种在哪里,智慧就会长在哪里。”
2002年,34岁的辛军锋从一所农村初中校副校长的位置上,调到位于城乡接合部的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担任校长。当时,这所学校由于生源流失严重,发展不被看好。他到任时,学校仅有300多名学生,高中招生指标有180个,每年却只招进来几十人;上世纪50年代建的校园已破败陈旧,学校操场还是当年的泥土地,一刮风就尘土飞扬。由于学校缺乏了“精气神”,辛军锋感觉,师生就像沙漠上的卷柏,风一吹就走。
尽管如此,辛军锋却执着地把“心”种在了这里。经过一番调研后,他以整顿校风为抓手,着力改变学校形象,同时积极发展特长教育,在高中办起了管乐特长班。2013年高考,学校高三特长班的十几名学生均被大学录取。这对当时已经多年一本升学率为零、二本升学率为个位数的第四十六中学来说,“像是破天荒的大事儿”,也让教师、学生和家长看到了希望。
与此同时,辛军锋办起了“自强班”,招生对象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实行学费、住宿费全免,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带动了学校校风和学风的整体改变。当他转任第三十中学时,第四十六中学已经成为了一所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校园,因管乐、美术特长生成绩优秀,学校也成为高校生源基地。
2013年到西安市育才中学担任校长时,辛军锋给学校“提气”的特色做法,也让这所被誉为“红色摇篮”的三秦名校,走出了“平台期”的困扰。他带领学校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整体规划校园教学区、活动区,建起了特立园、育才亭、成长大道等;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摇篮》《圣地摇篮》等校本教材,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2016年7月,辛军锋接下了西安高级中学校长的接力棒。与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映衬,西安高级中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20多个春秋。但此时的西安高级中学面临着百年老校的发展内驱力的问题,同时,由于北迁,学校处于“二次创业”的阶段。
面对这样的新西安高级中学,面对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待,已有多年校长工作经验的辛军锋感觉肩上沉甸甸的。该将学校引领向什么方向?带着这样的思考,他一方面从与老校友、老教师的访谈中对话学校历史、追本溯源;另一方面,不断从教育著作中汲取思想智慧,寻找适合西安高级中学的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之源。
在继续秉承“养德以正气、崇文以化人”校训基础上,辛军锋将学校教育从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始了一系列探索实践:积极研发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选修课程,开发大学先修课程,不断进行课程优化整合;依据区域特色和实际,为学生创设全新学习空间;构建体验式的学校环境和课程体系,并建设历史模拟展室、地理数字展室、生物园、地理园、碑林等部室和校园景观,实现课程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相结合。
辛军锋说,校长的教育理想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够走多远。站在新起点的他,在教育探索之路上,再次迈开了步伐。G4记者杨小娟
新闻推荐
4月16日是第十五个世界嗓音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院在门诊大厅举办嗓音矫治义诊活动,并为前20名患者提供免费喉镜检查和嗓音矫治服务,来自省内外近50名患者到现场参与活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