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河喟叹今有人 ——杜元的画 人邻

甘肃日报 2017-04-05 06:06 大字

山河喟叹今有人

——杜元的画

雨后杜元

北山正午杜元

春风复始杜元

山隅杜元

艺术名片

杜元,1962年生于甘肃广河。198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甘肃省艺术设计学校副教授。

书画作品、装置作品先后多次在北京、南京、上海、深圳、兰州等地展出;2004年3月在美国参加国际艺术交流,7月应邀在美国旧金山“中国画廊”举办个展;2008年国画及宣纸制品在英国参加中国画联展;2005年6月中国画作品《山隅一瞥》获首届甘肃写意画展优秀奖;2012年1月出版个人画册《山隅一瞥》;2017年1月《超以象外》——杜元、魏翰邦、樊钧书画作品展在兰州敦煌艺术馆展出。

杜元的画,画到现在,已经是自己的意思了。能画出自己的意思,实在不容易,太多的画家画了一辈子,十之八九都没有自己的意思。

杜元近年的画,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整体性的感受。在他的画里,找不到清晰的古人的绘画技术,找不到在有些画家那里可以清晰地见到的有来由的笔墨痕迹。他的笔墨是自己的,是从自己的个性和天真里出来的。他的笔下,物象经由提炼,沉实而具无限苍茫感。他对物象的提炼、感受过程,虽然有西画写生的背景,但更多的影响,来自对古代大师的景仰和试图并肩而行的潜心笃行。

杜元的山水,强要划分的话,趋向是约略相反的两极。浓者,浓墨重笔,近乎直率,近乎粗鲁,近乎不讲理者,我即如此,非如此画,不足以抒发胸臆,亦不足借此一挥郁闷。此浓者,大多数为杜元夜半的酒谈,一杯在侧,三杯下去,看似神思恍惚,五内俱热,却眼神笃定,笔力坚定,“踏踏”而一往无前。淡者,应是杜元茶后,抑或是数页好文字读罢,神思渺茫,不能遏止,而唯有在渺茫之中,思之忽忽,若有似无,以近乎虚无之笔虚写,而成就了大荒无为而有为之境。

杜元的山水,因其追求笔墨力量的整合,他自己“日日新”的现代山水观,古人总结的山水画“三远”,在杜元的笔下,合而为一。杜元自是深深浸淫过古人,于范宽得其宇宙正气,于梁楷、法常、八大、青藤得其性情,而又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南山北山朝夕相望,而为其血肉的滋养之后,加上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吸收,造就了他的山水面貌。

面对他的山水,感觉到的是自然山野气息的扑面而来。有人说,在杜元的画里感到了山野草木畜粪的气息。这是活着的山野,有人类牲畜草木生生不息的山野。但杜元的情怀不光是这些,他的艺术,他的宇宙观,他与这个世界的冲突、和谐,他的爱憎,他的瞬间的艺术诡谲发现和创造,饱满地渗透在他的山水画里。

他的画,就形式本身讲,有对形的脱略,甚至是对抽象绘画的吸收。我甚至以为,他的绘画,还可以更进一步从抽象艺术里吸收,在更简略的所谓的形里,再放弃一些,甚至经由抽象进入看似虚无其实是更深入、更广大的生命实相。

杜元绘画的背后,是读书。他读书是认真的,不是为读书而读书。每每见他写字,不见潇洒,而是有点生硬的手指,拈着笔,使用着自己早已使用了多年的工具。杜元执笔的动作,是有些笨拙,然而又是真诚的。与那些灵秀心机相比较,我喜欢这种笨拙,笨拙的恭谨。我甚至以为,可以不看一个人画画,而仅仅看他如何捉笔,看他的写画动作,就可以知道他的画的品位。

杜元现在的画,不以构图的差异为重点,而是在相对近似的格局里,在变与不变之间,不断造就他自己的绘画新境。我们满足于这样的造就,迷恋他的绘画语言力量。自然,对他已然积累甚深的破坏性的再创造,我们仍然有新的期待——比如在构图上的变化,更加极致的繁与简,人物和花鸟,以至他的书法与绘画的交织,都可以是他的尝试。

几十年来,有诸多的所谓中国画的实验,有实验水墨,有从传统中的试图破解,有所谓的新文人画。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既有弥漫气息又有强大张力的山水画作,他对古意和当下绘画在场性的创造性的吸收、融合与破坏,他于绘画的严谨态度,他的文心和野逸,他的静默与激情,他在山水画里于人的审美欲望几近无限性的艺术表达,无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当代山水画打开了一扇窗口,为我们展现了某种足可期待的新的中国画意。

新闻推荐

清明节西安警方多措并举 实现社会治安平稳有序

清明节期间,西安警方多警联动、连续作战,实现了“6降1升”的良好成效。6降:110刑事接报警459起,同比下降14.2%;其中“双抢”接报警5起,同比下降66.7%;诈骗接报警70起,同比下降17.6%。全市共立刑事案...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