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助力陕西自贸区开启新时代 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西安高新区双自联动双引擎创新引领新征程

三秦都市报 2017-04-05 06:03 大字

  4月1日上午,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西安高新区揭牌,标志着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成立。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省政协主席韩勇,省委副书记毛万春,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小燕,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梁桂,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晓东,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西安市政协主席岳华峰,省政府秘书长陈国强等出席揭牌仪式。副省长魏增军主持仪式。揭牌仪式上,毛万春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胡和平讲话,娄勤俭、胡和平共同为自贸试验区3个管理机构揭牌,并为新注册入区企业颁发营业执照。

  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高新区也迎来了“双自联动”历史发展机遇。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明确将西安高新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2016年,西安高新区被确定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核心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高新功能区面积35.67平方公里,承担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任务。自贸区高新功能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带、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和中国丝路金融中心布局的“两带一中心”,将为大西安追赶超越,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1.基础良好 优势聚集助力自贸区建设

  西安高新区通过26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良好基础。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年底,西安高新区注册的外资企业达到1184家,占到全市的50%,其中79家世界500强企业成立了170家独立法人与分支机构;2016年,高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17.69亿元,占全市的83%,占全省的76.85%。

  金融资源高度聚集。截至2016年年底,金融服务机构和要素平台达到1272家,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超过60家,全省10家银行科技支行9家设立在高新区,境内外上市上柜企业达到129家。

  服务效能提升始终走在最前沿。2012年就开始实施打造零收费园区的行动,近年来服务满意率超过95%。

  推动海关监管业务创新。西安关区内无纸化报关、“区港联动”、“区区联动”和“跨关区流转”首先在西安高新综保区实现。

  大力推行行政服务效能革命。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已正式成立,高新区综合服务大厅已实现“一口受理一站审批”和“十九证联办”,公布了首批231项“最多跑一次”办事清单。

  2.规划布局发挥“两带一中心”引领作用

  在规划布局上,西安高新区沿“两带一中心”布局,即:高新技术产业带、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和中国丝路金融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带涵盖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先进制造、新材料园、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园等产业。

  现代服务业产业带涵盖总部经济、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产业。

  中国丝路金融中心沿科技路-唐延路-锦业路-西太路布局,汇集了全省70%以上各类金融机构,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和要素平台达1272家,包括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等金融监管机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全国或区域性总部61家,其中全国性金融总部10家,全省10家银行科技支行中的9家设立在高新功能区,人民银行在高新区设立了全国科技园区第三家信用报告查询窗口。全省80%以上的金融创新在高新区孕育发生。

  3.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之都

  自贸区高新功能区发展定位将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和产业特色,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创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形成“双自联动”效应,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破解改革难题,建立符合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着力打造国际化循环、全球化配置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制度创新、开放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科技与经济合作新模式。

  自贸区高新功能区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以金融贸易为核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人文交流枢纽和金融贸易中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4.创新目标树立创新驱动新模式

  经过3~5年改革试验,自贸区高新功能区将建成具有国际水准、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中,凸显科技创新特色,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树立一批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驱动新模式。

  自贸区高新功能区将在四个方向进行突破,成为陕西、西安新一轮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推动“双自联动”发展,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率先在“双自”叠加区域开展金融创新、人才创新和制度创新有关试点,进一步降低创新的门槛和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发展上有所作为;

  二是,建设现代新型政府,推行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负面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权力清单”、法有规定必须为的“责任清单”,创造更公平的环境,逐步与世界接轨;

  三是,进一步招大引强,围绕八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锚定全球知名企业和领军团队,出台精准的靶向政策,营造更好的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

  四是,进一步放大战略叠加效应,率先构建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和科技产业发展合作新模式,在服务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5.优化服务形成可推广复制经验

  为了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的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高新功能区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按照省市“七证合一、八项联办”的统一部署和“一口受理、十个统一”的要求,以“最多只跑一次”作为目标导向,采取“线上线下”协同办理模式,将原高新区政务大厅二楼改造成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高新区综合服务大厅。大厅设立了“咨询区、一口受理区、综合服务区、便民服务区”四个功能区,38家入驻单位51个窗口人员调整全部到位,全部投入运行,提供305项审批和服务事项,即办事项178项。

  高新功能区率先开展贸易便利化先行先试,自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一直坚持按照自贸试验区标准,建设符合国际自由贸易区通行惯例的通关模式,即一线“先进区、后报关”、二线“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区内“自行运输”,海关“23+8”项自贸区创新制度中的26项已成功在高新功能区复制。

  西安关区内四个“第一票”:第一票无纸化报关单、第一票“区港联动”、第一票“区区联动”、第一票“跨关区流转”均诞生在西安高新综保区。目前,围绕区外外向型科技企业通关便利化需求,提高通关效率,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将区内便利化政策推广到区外,探索特殊监管区外的保税监管新模式,力争为陕西自贸区特殊监管区区外保税通关模式创新作出成功案例,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此外,高新区抓住自贸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将迅速在人民币跨境使用、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复制落地一批自贸区改革成果,简化和便利外汇管理,支持金融机构或个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鼓励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开展境内外联动融资产品创新,支持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和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力争实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举措。

  6.高效进出口平台更便利

  高新综保区管理办多渠道开辟“贸易便利化专栏”,定期发布贸易监管创新政策解析及案例,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贸易监管部门的最新政策及专家访谈。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优势进行制度创新与突破,进一步完善区内通关环境。

  1.积极参与省、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促进海关、检验检疫“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建社好高新综保区这一高效进出口功能平台。

  2.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优势,做大做强“保税”业务,大力支持与加工贸易制造业相关联的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等创新型业务。探索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监管及离岸服务外包全程保税监管,实施“电子抵账、企业自核”监管模式,推行“量体裁衣”式监管。

  3.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推进报检无纸化申报及“通报、通检、通放”模式,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4.深化高新综保区与机场口岸的“区港联动”,加强在信息流和物流上的合作,探索机场货站前移,实现高新区产业优势与西安市航空运力的高效匹配,为高新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航空物流服务。 

  7.总体目标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紧抓“大西安建设”、“双自联动”以及全省追赶超越的战略机遇,通过体制机制优化、功能格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优化、作风队伍优化等五个优化,实施“5882”路线图,启动西安高新区三次创业,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五大引领”:“科创大走廊”的引领者、西安金融“金三角”的引领者、打造“软件名城”的引领者、打造“西部硅谷”的引领者、“军民融合创新”的引领者实施八个百亿级强基工程: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工程、百亿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工程、百亿级总部及金融基地工程、百亿级创新创业载体工程、百亿级特色小镇工程、百亿级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百亿级公共服务优化工程、百亿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打造八个千亿级集群:打造千亿级半导体产业、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千亿级金融服务业、千亿级软件信息服务业、千亿级军民融合产业、千亿级创新创业集群;实现两个万亿级目标:打造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万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带。“5882”发展战略,不仅描绘了高新区未来几年的发展愿景,也开启和激发了高新区三次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当前,西安高新区正处于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时期,高新功能区面积达到35.67平方公里,成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支撑。西安高新区将以“对标国际、面向全球”作为基本理念,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开放平台,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制度创新试验田。

  高新区总体目标;到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5万亿元;到202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万亿元。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形成一流的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一流的开放发展水平、聚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营造一流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努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成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马东芳 周书养 

  

新闻推荐

“吴天明和他的中国电影”回顾展西安点映 《人生》重映感动几代人

  4月2日,由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携手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主办的“吴天明和他的中国电影”回顾展在西安拉开序幕。33年前感动全中国的经典影片《人生》点映活动,邀...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