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康全清医生的追求是仁慈高德

陕西日报 2017-03-29 10:19 大字
    本报记者 车喜韵 李龙飞

3岁多的宝宝哭闹中被医生抱进了手术室,术前准备有条不紊地完成。无影灯下,康全清边做手术边用英语给前来学习的赞比亚医生讲解。没多久,孩子口中先后取出成人拇指大两块肉球(扁桃体),令记者惊奇的是整个手术居然没出一滴血。

2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楼手术室,近距离观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院副院长、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康全清教授的两台手术。记者走出手术室已经11时,而康全清还有5台手术要做。

康全清从医40多年,始终默默无闻坚守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每年接诊病人4000多例次,是许多同级医生门诊量的2倍左右,在耳鼻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许多疑难危重患者得以及时救治。

“我是念着‘为人民服务\’长大的,这个观念根植在脑海。我常和我们的医生讲,想多挣钱就不要当医生;既然选择当医生,就不要再想多挣钱的事。因为医生的追求是‘仁慈\’、‘高德\’。”康全清阐释着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知。难怪每天还不到上班时间,他就赶到病房先看一遍病人;下班后不管多晚,也都要再把病人看一遍才走。逢年过节,人们总能在病房看到他的身影。

2000年初,有个来自陕南的中学生患者,患有纤维鼻咽血管瘤,已经是第三次做手术,在恢复期失血量比较大,需要输血,孩子的父亲因交不起输血费而万分焦急,如果当天不输血,孩子就会有生命危险。面对紧急情况,康全清慷慨地把自己当月奖金全部捐出。他自掏腰包资助病人的事例还有很多。

许多危重患者经他精心诊治病情趋于好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家属送上红包扭头就走,康全清最后都通过缴住院费的方式或通过患者的熟人朋友转交,如数退还。

康全清是全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攻克了因鼾症导致的“睡一觉就可能造成死亡或植物人”的难关。他一生中发明的新技术和新疗法真不少:当天手术中使用的“口腔牵开器”和“支架”就是他的杰作;获得专利和新医新疗法多项。例如塑料输液瓶抽真空后就成了方便、无菌的负压力球,便于引流伤口多余渗出物,利于伤口修复。

手术进行中,康全清说:“给我一个细管子,需要抽吸孩子耳朵里太多的水样渗出液。”

“主任,这么细的管子真没有。”

康全清四下环顾后,突然拿起一个肌肉注射用针头,用剪刀将针尖部分剪掉,变钝。“这个就可以。”果真用起来效果很好。记者在手术现场看到这一幕,不得不佩服他无时不有的灵感与创新。难怪他办公室会有半米高的获奖荣誉证书!

这样以仁爱之心和精湛医术呵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医生,的确值得敬重。2015年,康全清入选“中国好人榜”。

新闻推荐

4月西安将举办23场免费招聘会

4月份,西安市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将举办23场招聘活动,为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一、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举办8场免费招聘活动8、9日(周六、日)滴滴对公专场招聘会12日(周...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