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马玉琛与紫阳茶结缘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安康学

安康日报 2016-06-02 23:22 大字

马玉琛

与紫阳茶结缘,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安康学生捎来几斤紫阳茶,用供销社里包裹点心那样的麻纸包着。记不大清,一斤二十块左右吧。几个同事分了。过一阵,有同事问:还有没?反问什么还有没?同事睁大眼睛道:紫阳茶呀!回道:学生再捎,就有。不再捎,就没有了。我知道:这位同事和我一样,上瘾了。有些人,见一面,就喜欢;有些茶,饮一回,终生搁不下。

自此之后,饮绿茶,只取紫阳富硒。读书写作,清品;球场带汗归来,牛饮;夜半梦醒,洒枕。天长日久,养成一种习惯,凡饮必两样:茶和酒。不饮白开水。人要活成白开水,有什么意思呢?必须茶酒人生。

就这样,紫阳茶成年累月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我想:这茶生在紫阳,我又时常饮着这茶,虽山隔水阻,到底还是接着紫阳的地气呢。于是心想,该去紫阳,饮、吃、住在紫阳,做一回紫阳人。不承想,这机会还真的来临了。

一年春天,我带艺术系学生赴紫阳写生实习,一脚踏上了紫阳的土地。

汉江自南而北,突然直折向东。江流在巴山北麓折出的这个山嘴嘴,就是紫阳。火车靠站,人得拾好多级台阶才能到路上。我的学生、紫阳中学校长朱平早已等候在那里,实习接待一应由他安排。

街道横横斜斜,屋顶石板错错落落,廊桥下溪水淙淙,墙角鸡鸭散步鸣叫,汽车沿漫坡上上下下,人则在台阶上俯首而行。这正是小巧玲珑的山城紫阳,学生写生的绝好去处。按下不表。

且说紫阳人待客,茶酒为主,山珍水味为辅。茶酒之中,又以茶为尊。到紫阳不给你好茶喝,那委实是瞧你不上眼。

朱平以茶事我们一行。

先上山看茶。车沿山道盘旋,但见翠绿茶树,一道一道,一层一层,直从山底漫到坡顶。而这一坡刚尽,另一坡又起,正如杜育所言:“厥荈生草,弥谷被岗。”阳光跳跃处,山风携岚带雾,穿谷掠峰,把远处的茶树杂花弥漫的朦朦胧胧。这茶树下汲肥壤瘦岩之富硒,上熏温润缥缈之雾岚,合取天地之精华,难怪成为茶中上品,行销四海,还进了人民大会堂!

到得茶场,主客落座,又见不远处焙茶房的风窗里袅袅地飘出淡淡的青烟,而近处,石鼎炉里的红火苗正在蹿动。待到龙眼水开,主人使用透明玻璃杯冲茶。茶叶见水,在杯中徐徐绽放,牙尖渐聚向上,队形亦随水变化。真正“云垂绿脚,香浮碧乳。”(吴淑)

先纵目而后收眼,仿佛四周山水,齐聚杯中:翠峰争耸,碧波荡漾,云蒸霞蔚,香气四溢......杯水江山,观之,赏之?还是饮之?自己先醉了。

朱平见我醉痴,便问我可想在此辟一块地,筑三间茅屋,饮茶,读书,写作,做个林泉高致之人?

我的心砰砰跳动。

之后,归去来兮、携茶。

再之后,无论呼朋唤友,聚首斗茶,还是独坐书房,斟酌笔墨,皆不取阳羡茶,不勺惠山泉,直用黑河水,煮我紫阳茶。弃却兔毛瓯,且用青花白,洗去功名心,消尽烟火气。三碗润枯肠,生出文字五千卷。

佐茶著书,满纸文字,尽带茶香:清新、飒爽、淡定、有味、润肺、沁心,且缭绕有趣。他人读时,可曾嗅闻得到?

世事变幻,殊难预料。也保不定,有朝一日,去紫阳,垦一片地,筑三屋间,吃住在那里,跟茶一样生根,汲着富硒,熏着云气,成个茶人。

(著名作家,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教授)

新闻推荐

第二届中国·安康硒博会“互联网+富硒”电商论坛举行

本报讯(记者张世虎魏涛)6月9日,端午佳节,在第十六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主题活动后,作为本次龙舟节系列活动之一,第二届中国·安康富硒产品(富硒茶)博览会“互联网+富硒”电商论坛在安康国际天贸城成功举...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