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握特点 归纳方法 灵活应对 2016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复习备考对策

西安晚报 2016-05-22 00:49 大字

陕西省西安中学  高级教师 刘卫

高考在即,俗话说临阵磨刀,不快也光,最后备考阶段答题技巧的归纳和总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针对近年来甲卷(全国II卷)试题的特点,将从选择题和综合题两个方面谈谈高考地理试题的应答技巧。

一、选择题应答技巧

1.整体把握组题特点

近几年全国甲卷(全国II卷)的选择题多以组合题的形式出现(一般4~5组题共同组成11道选择题)。每一组题均以图表或材料作为信息载体的专题类试题,试题往往抓住某一个主题进行深层次挖掘,或是围绕一条线顺藤摸瓜,层层设问,或就某一个区域进行多角度透析。

考生在解答组合题时一定要消除组合题“一错全错”的消极心理暗示,要想着组合题各题之间可以相互提示,相互印证,整体把握。组合题中的各题之间往往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一题答案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会导致无法解题。

地理选择题每组题围绕一个主题由2~3个小题构成,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时,把主题干(图或者文字)和分题干都要读清楚,不要只读分题干,忽略主题干。建议考生可以先用最短的时间把分题干的内容读下来,再去读主题干。在解组合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答最为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当然第一题没有思路时跳过看后面的问题,也有可能后续问题给前面问题提供一定的线索或暗示,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2.标注圈画关键字词

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关键词的寻找,建议考生要在试卷中对关键词进行标注圈画。

如试题的设问是“为改善城市环境,该城市节能减排应采取的措施是……”四个备选项中有“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扩大绿化面积确实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然而这些同学在解题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试题设问中“减排”二字,显然扩大绿化面积并不能减少废气排放,只能降低废气排放造成的危害而已。有时,粗心的同学会将“此时”“该季节”“近年来”等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信息忽略掉,从而在简单的试题上栽跟头。

3.图文转换化难为简

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中的思考过程用简单的图形显示出来,不仅能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还可避免因单靠大脑想象造成过失性丢分。

许多涉及自然地理原理的试题,通过作图或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可以降低解题难度,尤其是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地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如关于地球运动的选择题,一般关于地球运动的图都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直接获取信息和答案,这个时候就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原图中给的信息点,对比较抽象的图进行转换,从而把图简化,利用自己新绘制的图来获取问题的答案。

4.分类归纳解题方法

选择题类型多样,其解答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接选定法、优选法、计算法、图解法、辅助线法、排除法、代入验证法、区域定位法、分析推理法、前后联系法等。

除上述所举的方法外,还有许多种解题方法,而且各种方法也不是孤立的,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组合运用。地理计算中采用约数、估算等方式,以提高解题效率。对选择题进行检查时,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绝对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综合题的应答技巧

综合题考查考生所学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视思维过程,重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题的解题过程实际上就是文科综合考试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四个方面能力的落实过程。

1.获取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审题过程中的第一要求,也就是解题的前提。地理信息是以文字、图像、表格作为载体。文字信息包括各种文字资料、图表的引文和说明、题干中的限定和提示等;图像信息包括地理分布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表格信息包括数字资料以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通过概括、综合信息——获取空间、属性、时间等地理信息。

在解答综合题时,往往需要应用材料及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善于利用材料和图表的信息,可以在答题时有章可循,事半功倍。善于在图表和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这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高考命题所关注的。答题时要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以2013年全国新课标II卷第36题为例,第1小题从文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大,在M处沉积;从图中来看,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多大风天气,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力携带沙尘在此沉积。

第2小题从文字材料中可以获知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从图中来看该县城位于河谷中,且河谷走向与冬春季节的风向一致,从等高线分布了解该地地形特别易于聚风形成狭管效应,故风力强劲。

第3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考虑的要点是该地的主要自然特征以及图文资料所提供的信息。沙丘形成源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沙丘规模扩大或缩小可从是否有利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植被覆盖、地形状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风力作用变化。

2.调动运用地理知识

调动和运用的知识既包括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还包括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知识、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

以2013年全国新课标II卷第36题为例,该题需要调动和运用的知识既包括中国区域地理、等高线、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貌的形成和地质作用等相关知识,还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自主学习获得的相关知识(沙丘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旧的知识点进行解答,这需要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若地理原理掌握不扎实,则应用原理会缺乏灵活性,考生必然会出现思维混乱、随意回答的现象。例如2014年新课标1卷36题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和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两道小题,就可以灵活地运用2013年全国新课标II卷第36题的“沙源”“狭管效应”等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3.描述阐释地理事物

描述性综合题在答题时一般要求综述和分述结合、定性和定量描述结合。为了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建立答题模板,准确把握地理的事物特征,是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的前提。例如常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降水特征、气温特征、河流特征等答题模板要烂熟于心。阐释原理的综合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包括自然地理原理(地质循环、板块构造、大气环流、水循环、整体性和差异性等)和人文地理原理(人口再生产、城市空间结构、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等),内容多,涉及面广。正确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做好“理字当先”,这是正确阐释地理事物的关键。理清知识联系,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是全面、客观、动态地阐释地理事物的根本所在。

4.论证探讨地理问题

近几年,开放性试题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谓的开放式考试就是让学生答题时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甚至用加分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无论选择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论据能够支撑自己的观点即可。高考开放性试题在审题过程中,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有针对性地答题,在答题过程中还要准确地把握题目所给出的隐性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往往包含答题的要点。

5.规范灵活书写答案

高考要求考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快速地组织好答案要点,同时还要用清晰的语言、规范的文字来表述。

能不能较好地吻合标准答案,能不能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表达,都成为当今学生能不能取得高分的分水岭。因此,在备考复习训练中,要注意探索答题语言规范化、书写条理清晰序号化、答题全面语言准确化,提高答题的有效性。在规范答题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达到有效提分的目的。回答综合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唆。但如果没有把握,少答不如多答,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综合题答案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如果没有把握也可以适当模糊,如苏门答腊岛地震成因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你可模糊地答出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地震。在回答原因、优势、条件、区位等问题时,大多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回答,自然方面有“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社会经济方面有“工业、农业、交通、劳动力”等,一个方面答一点,用1、2、3……序号标识清楚,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让评卷老师看不清你到底答了几点。

总之,只有在不断加强地理双基训练的同时,注重对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总结,才能更上一层楼。

新闻推荐

迎全运骑乐无穷“美丽渭河动起来”自行车联赛宝鸡发车

外国留学生(右一)也加入到比赛行列记者王瑞摄昨天上午,宝鸡岐山沉浸在“骑”乐无穷的快乐氛围当中,2016年“迎全运、我参与”陕西省首届“美丽渭河动起来”自行车联赛宝鸡岐山站在这里开赛,70...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