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四届道德模范典型事迹(之三)

咸阳日报 2016-02-26 22:28 大字

杨小寅

(敬业奉献)

杨小寅,男,汉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技师。1992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国家电网张思德电力服务队队长。2012、2013年度被评为陕西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和“咸阳供电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工作中,杨小寅创新管理方式,推行“每周一活动”和“星级服务”评选制度,对服务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形成了“严格、统一、规范、高效”的良好风气。在工作现场,他坚持采用标准化作业,工作结束后,他还召集队员进行总结,针对施工中好的做法及时表扬,对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他坚持“用精湛的技术回报企业,用优质的服务奉献社会”的原则,定期组织全队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为基层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年轻骨干。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杨小寅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举措。服务队走进辖区内的困难户、孤寡老人、聋哑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爱心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服务理念。在他的领导下,服务队先后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全国化学能源协会“工人先锋号”、荣获第三届“感动咸阳”道德模范“敬业奉献集体”称号。(B)(12)

杨银娟

(敬业奉献)

杨银娟,女,汉族,1977年11月生,大唐渭河热电厂发电部职工。2012年“陕西省劳动模范”;2014年陕西省“创新好青年”;2015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杨银娟一直从事大型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工作。2007年调至大唐渭河热电厂,担任集控运行主值班员。在担任主值班员期间,做到了操作千次无差错,安全运行540天无异常。早在机组投产初期她创造性地提出采用辅汽并入汽泵汽源,增强汽泵出力的方案,攻克了由于系统原因导致汽泵出力不足,电泵在高负荷无法停运的难题,每小时为企业节约厂用电3000多千瓦时,有效降低厂用电率1.8%左右。在她值班期间,先后成功处理过“引风机跳闸、水冷壁爆管、送风机轴承温度高”等紧急情况,多次化险为夷,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为企业挽回了损失。2013年,公司成立了“杨银娟劳模创新工作室”,她带领自己的团队紧贴企业生产中的关键点,积极展开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活动,筛选了6项课题,富有成效地解决了渭热生产经营中的部分技术难题,获国家专利一项,全年为企业创效550余万元,节约用电28万千瓦时。

干一行爱一行,扎根一线,默默奉献。作为一名技术工人,杨银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生动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之歌。(B)(12)

赵小弟

(敬业奉献)

赵小弟,男,汉族,1977年2月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淳化县果业服务中心园艺站技术人员。2004年被《果业科技报》评为果树一线咨询专家,2012年被《西北园艺》聘请为一线专家。

自2001年进入县园艺站至今,一直从事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基层一线给果农指导生产。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65场次,培训果农近4500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夏季,他顶着烈日指导果农科学喷药防治果树病虫害,果实套袋,施肥等。冬季,冒严寒带领技术干部在田间进行整形修剪,先后建立现代果业新栽示范方3处,面积2400亩,标准化示范园12个,面积8150亩,全部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产品安全合格。示范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黄色粘虫板、诱虫带,肥水一体化,果园种草等多项新技术,果园亩效益均突破1.3万元,优果率89.3%以上,全红果达到78%,帮助果农亩增收超过2300元。编写了《绿色苹果生产技术问答》、《黑色地膜高垄覆盖技术》、《果园壁蜂授粉技术》、《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技术文章近60篇。2013年11月参与实施的《淳化县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获得咸阳市农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B)(12)

周育婷(敬业奉献)

周育婷,女,汉族,1971年4月生,秦都区人民路环卫所工人。

周育婷从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工作中,她以身作则、踏实工作,十几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把扫帚写春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十几年来,她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把自己负责的责任区清扫得干干净净,并随时保洁。连续多年被评为“保洁样板路段”。工作之余,周育婷也热心公益,尽己所能帮助周边的同事、邻居等,在她上班的这片辖区,谁只要有困难需要帮助,她都会伸手去帮助。小区内有位老人的子女都在国外工作,生活不能自理,她就抽挤时间,定期不定期去老人家里帮忙,帮助老人干一些家务活,陪老人说话谈心。院子里的邻居都说:“育婷真是个大好人!”

2006年周育婷被评为“双创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咸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先进环卫工人”;2011年被评为“咸阳市十佳城市美容师”;2014年被评为“咸阳市三八红旗手”和“咸阳市最美女性”。(B)(12)

仇喜会(孝老爱亲)

仇喜会,女,汉族,1963年3月生,小学文化程度,永寿县御驾宫镇村民。2014年,永寿县第三届“感动永寿”道德模范。

仇喜会幼年丧母,腿部残疾,弟弟11岁的时候就患了精神分裂症。一次意外,父亲摔进沟壑,昏迷不醒,医生确诊为脑出血,腿部、腰部严重骨折,当时的病情已相当严重,她说:“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尽力抢救父亲!”经过抢救和长期治疗,父亲总算保住了性命,但几近瘫痪,生活不能自理。23岁那年,仇喜会带着傻弟弟,一并出嫁到了婆家。当时,公公也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丈夫在外打工,地里的农活和全家人的衣食起居全包在她一个人身上。多年来,仇喜会娘家、婆家两头跑。平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她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由于年老多病,老人性格怪异,经常无故发火,每次她都忍着,从不计较,不让双方老人受任何委屈和伤害。公公逢人就说:“我娃娶了个好媳妇!”父亲见人就讲:“好女子、好女子,养女胜过养儿呀!”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硬是咬着牙坚持了25个年头,直至几位老人相继离世。

作为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仇喜会用20余年如一日的孝行演绎了人间大爱、中华孝义,她视亲人视父母如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美德!(B)(12)

党珍珠

(孝老爱亲)

党珍珠,女,汉族,1939年6月出生,长武县枣园镇张家沟村人。2013、2014年,被长武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孝老爱亲”先进个人。

党珍珠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也是十里八村公认的孝老典型。党珍珠的丈夫七十多岁患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稍有不慎,丈夫就走失迷路,几天找不到人。家里还有一个年过九十的婆婆,双目失明、常年卧床不起,吃喝拉撒都要她一人承担,伺候婆婆吃药、吃饭、穿衣等日常起居,接屎接尿、擦洗身子这些脏活累活也是她独自承担。夏天不管多热,她都坚持每天给婆婆洗身擦背、换洗被褥;冬天整夜整夜操心为婆婆掖被子、添衣服,生怕冻着,日复一日地精心照顾。农忙季节,她既要干农活、忙家务,又要服侍婆婆、照顾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家庭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身上,忙得团团转。就这样,她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她说:“有我在这才像个家!”

她只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却有着惊人的毅力和担当,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视亲情如金,数十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爱”的真谛,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爱之歌。(B)(12)

郭舒

(孝老爱亲)

郭舒,女,汉族,1974年12月生,秦都区文林路棉麻公司东院居民。

2004年,郭舒的母亲刘玉霞突患脑溢血,因发现及时保住了性命,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瘫痪后,饮食起居都得有人伺候,她想方设法为母亲调整食谱,学习日常护理知识,陪老人聊天谈心,为老人进行康复锻炼。然而,2007年,父亲的身体也急转直下,意识模糊,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小脑萎缩,有时候连她和母亲、弟弟都不认识。面对接踵而来的灾难,她紧咬牙关,11个年头,3900多个日日夜夜,她默默承担,始终尽孝床前,不放弃不退缩。邻居们都建议她给父亲母亲找个保姆,或者叫在外地务工的弟弟回来,一同照顾父母,她总是微笑着摇摇头说:“姐弟两人总得有一个好好干工作!我是姐姐,就尽量替弟弟多担一些!”逢节假日,弟弟打电话回来,她也告诉远在上海的弟弟说:“你放心吧,家里有我呢!”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郭舒不愿拖累别人,狠了狠心,放弃了成家的念头。如今41岁的郭舒依然孑然一身,没有成家,与父母3人相依为命,靠父亲每月2400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

郭舒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用11年的坚守、11年的孝行生动诠释了为人子女的浓浓情意、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

井军鹏

(孝老爱亲)

井军鹏,男,汉族,1972年4月生,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咸阳市渭滨粮食储备库职工。

井军鹏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弟弟语言障碍,离异后带着8岁的侄女生活。2008年,父亲因车祸,从此,导尿管不离身。老岳父患脑癌,长期住院,需要人照顾。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井军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11年正月初二,母亲突发脑血栓,住进市中心医院,由此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复发,病情再度恶化,出院回家后,他精心护理,每天为老人搭配营养餐,为老人换衣、洗澡、按摩,翻身、倒屎倒尿,确保老人血脉通畅。侍奉老人耐心细致,无怨无悔,三年如一日。三伏天,两位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就想办法给老人装了空调;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袋,放在老人手边、脚边,每晚为老人坚持用热水泡脚,让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现在的老人能自己在床上坐起、能自己吃饭,精神状态也很好。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井军鹏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关爱残疾弟弟的情,诠释了为人子女,为人兄长的全部价值。(B)(12)

李永强

(孝老爱亲)

李永强,男,汉族,1968年12月生,兴平市丰仪镇郭公村。

李永强从小家境贫寒,幼年时,父亲病故,留下他和母亲李妙英两人相依为命。2005年,一次腹腔内的病变及脑瘫等手术后,母亲开始变得生活不能自理,且每日还得靠药物维持治疗。2005年年底,在征得江苏吴江打工企业同意后,李永强背着母亲,前往江苏打工。10年打工路上,母亲和他在南方企业同吃同住,照顾母亲无微不至。在打工日子里,每天下班及周末,李永强都会骑三轮车载着母亲,前往附近的菜市场、公园、湖畔,让她散心、养病。不仅如此,疲惫了一整天后,每天晚上为母亲洗脚擦身、按摩、端水送药,更成为他这10年来雷打不动的睡前作业。2015年,担心年岁已大的母亲思乡心切,李永强毅然再次背起母亲,从江苏返回兴平老家。

“百善孝为先。”李永强的事迹被咸阳日报、咸阳文明网、陕西文明网等省市媒体争相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是工友眼中的“好搭档”,也是母亲眼里的“好儿子”,更是乡亲们眼里的“大孝子”。(B)(12)

吕宏军

(孝老爱亲)

吕宏军,男,汉族,1971年9月生,旬邑县清塬镇吕家村农民。旬邑县2013年“十大孝子”之一。

吕宏军幼年丧母,父亲含辛茹苦,一手把他拉扯长大。成年后,为补贴家用,吕宏军常年在外打工。1992年,哥哥不幸患上脑瘤,医治无效,于1994年离世。当时,吕宏军只有21岁,想着家中的老人、看着三位年幼的侄儿,他毅然擦干眼泪,承担起照顾全家老小的责任。1995年10月,在外务工的大嫂又因车祸离开人世。面对接踵而来的灾难,吕宏军咬紧牙关,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父亲安享晚年,要让三个侄儿学有所成。从此,照顾年迈父亲、养育三个侄儿的重担全压在了他身上。十几年如一日,他每天早起晚睡,对老人无微不至,对侄儿关怀有加。在种好庄稼的同时,挤时间在建筑工地、私营企业打工,有时在外要打几份“零工”,他竭尽全力让家里每一个人过得好一些。20多年来,他用一个男子汉的担当和责任为这个家默默付出,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他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更是一个大孝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诠释着“百善孝为先”和“铁肩担道义”的人间大爱。(B)(12)

马艳

(孝老爱亲)

马艳,女,汉族,1976年1月生,西北国棉二厂下岗职工。2014年,被渭城区委、区政府评为“十佳好媳妇”。

1999年,马艳生女儿时因大出血患了“席汉氏综合征”需要常年服药、定期输血。2003年夏天,公公腰椎病情加重,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马艳每天既要给自己煎药,又要给老人煎药熬汤。多年尽孝床前,老人的房间总是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整整齐齐,寒来暑往,老人从没有患过褥疮、肺炎等。2011年10月,马艳的丈夫患了胃癌,手术后一年就去世了。老年丧子,婆婆精神受到很大刺激,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看着瘫痪在床的公公、精神失常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马艳几次默默地落下泪水。但她没有放弃“无论如何,这个家不能散!婆婆患病后,脾气变得越来越难琢磨,经常无缘无故地发火,打砸东西。她就耐心劝导。每次吃饭,她都先把最好吃的饭菜送到公公和婆婆床前,照顾两位老人吃完后,她再和孩子坐下来吃饭。有人给她说:女子,你现在还年轻,完全可以离开这个家,只要离开这个家你的苦日子就到头了。每当听到这些话,她总是摇摇头。她知道:“这个家不能没有她!”

马艳用爱心撑起一片艳阳天。(B)(12)

田水耀

(孝老爱亲)

田水耀,女,1962年5月出生,彬县太峪镇沟渠头村三组村民。或许是受到从医的丈夫济世救人、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质的影响,田水耀勤劳善良、待人和气。1998年,丈夫的二妈去世,剩下二爸一个人既要操心地里的农活,又要照顾痴傻的儿子。看到二爸的艰辛,田水耀主动挑起了照顾二爸和堂弟的重担。2000年,丈夫的二爸突发脑溢血,落下了下肢瘫痪的后遗症。从此,田水耀彻底挑起了这一家人的重担。她的坚持,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2003年,丈夫的二爸因病去世,田水耀同丈夫一起料理完二爸的后事,又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堂弟的责任。堂弟不仅痴傻,还患有前列腺炎,小便常常失禁。作为弟媳,田水耀像母亲一样悉心呵护着这个特殊的成年“孩子”。面对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脏衣,她从不嫌弃,总是及时给堂弟换洗干净。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七年。在这十七年的时间里,田水耀没有一句怨言,默默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情”。

凭借一颗朴素的爱心,田水耀让一名残疾的“孤儿”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温馨。(B)(12)

王利利

(孝老爱亲)

王利利,女,汉族,1972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武功县苏坊镇佑所村人。2015年武功县“十大贤媳”之一。

2007年,丈夫徐二红突患神经性肌肉萎缩症,生活无法自理。为了给丈夫治病,王利利四处借债,背着丈夫前往西安、上海、北京等省内外医院进行医治。其间,为了节省开支,她把自己的伙食降到了最低。但在丈夫的饮食上,她却从不吝惜,严格遵照医嘱调理搭配,自己再苦再累也舍不得让病中的丈夫受苦。2010年,在多方求医无效后,她将丈夫带回家,全身心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为了防治丈夫长期卧床压烂身体,每周定时给丈夫擦身洗澡。农闲时间,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散步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身体机能不断下降,三餐基本以流食为主,她总是在做好家人的饭菜后,单独为丈夫开小灶。丈夫卧床8年,但丈夫的身体从未压烂过一处,她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也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两个孩子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也特别懂事,勤俭自强,孝敬老人,总是争着帮父亲洗澡擦身,外出打工回来,一定会记得给父母买点日用品、可口的吃食等。

王利利用自己默默无闻的终生坚守和付出,诠释着人间的真情和大爱。(B)(12)

张淳安

(孝老爱亲)

张淳安,男,汉族,1974年1月生,中共党员,淳化县车坞镇贤仓村村民。

十年前,车坞镇大店村31岁的张淳安“下嫁”贤仓村,娶了已有两个女儿的柯西利,当起了上门女婿。2005年8月,妻子柯西利患脑炎,住进了咸阳二一五医院。张淳安既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又要抽挤时间回家忙地里的农活,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为了节约费用,张淳安省吃俭用,经常只吃半饱。张淳安心里明白,妻子原本就很不幸,前夫因病去世,自己有病还硬挺着下地干活,一心要还清以前欠下的债务。2008年11月,妻子柯西离开了人世,使这个家庭更加贫弱、生活更加无助。巨额医疗费用要偿还,两个女儿还要继续读书,一个原本不幸的家庭变得更加风雨飘摇。有朋友劝他,不做这个上门女婿,返回原籍大店村再重新开始。他总是摇摇头说:“娃们已经够不幸了。我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我们是一家人,我不能撇下她们!”现在,大女儿薛乐已考取西安外国语大学,小女儿今年也要参加高考,张淳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的心里却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张淳安没有退缩,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担,用爱心撑起一片艳阳天。(B)(12)

张日恒魏娟芳

(孝老爱亲)

张日恒,男,汉族,1965年2月生,妻子魏娟芳,汉族,1973年2月生,彬县新民镇水峪村村民。

张和恒、魏娟芳夫妻用自己的善良和纯朴,三十年如一日,让无儿无女的二叔安享晚年,将孤苦无依的侄女送进大学,让精神时好时坏的三弟得到精心照顾,也将自己的一双儿女抚养成人。张日恒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留下母亲一人照顾着他们三个兄弟,日子非常艰苦。二叔时不时地照顾张日恒一家。成家后的张日恒没有忘记叔父当年的帮扶之恩,主动将无儿无女的叔父接到家中悉心照料。妻子魏娟芳将叔父当作自己的公公一样悉心奉养,端饭递水,热炕洗衣,将叔父照顾得妥妥帖帖。2001年,张日恒的二弟因病去世,张日恒夫妻两人又主动将二弟抱养的不满三岁的小女儿张亚婷接到家中,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张日恒的三弟患有精神病,常年需要照顾,在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夫妻二人也依然担负起监护的责任。

张日恒夫妇用30余载的坚守和付出,谱写了一曲百善孝为先的动人乐章。(B)(12)

张香微

(孝老爱亲)

张香微,女,汉族,1972年12月生,渭城区风轮小学教师。2014年渭城区委、区政府授予“十佳好媳妇”称号。

1998年7月,经人介绍,张香微与刘礼结婚。当时,她在农村教书,丈夫眼有残疾、婆婆体弱多病,家庭条件很差,她选择了“不离不弃”。16个春秋,5800多个日日夜夜,她无怨无悔,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上班,忙学校工作,精心育人;下班,急匆匆往家赶,料理家务,照顾婆婆和丈夫。在事业上,她也有自己的追求,不但业务精湛,认真负责,而且还非常注重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她撰写的论文《别样的课堂三部曲》先后获得省级、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我的高效课堂》先后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2010年,在渭城区教师能力测试中以满分的成绩位居全区第一名。(B)(12)

刘学斌

(诚实守信)

刘学斌,男,汉族,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五环钢铁板业有限公司经理,武功县建筑总公司第十分公司经理。2009年当选咸阳市人大代表;2010年4月被评为咸阳市“劳动模范”。

1993年,刘学斌放弃事业单位的“铁饭碗”,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将一个设备落后的小轧钢厂发展成为面积300多平方米,具有高新设备和厂房的陕西五环钢铁板业有限公司,产品畅销西安、宝鸡、四川、甘肃等地。近年来,他坚持诚信纳税,守法经营,投资3万余元改善职工居住环境和食宿条件,资助困难职工家庭,定期给工人体检,定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他在捐资建校、资助贫困大学生、帮扶献爱心等方面累计捐款3万余元。2008年“5·12”大地震后,他心系灾区,在第一时间向受灾群众捐赠了价值5万元的方便面,并带领职工捐款1万元,为灾区送去了温暖。(B)(12)

马远辉

(诚实守信)

马远辉,男,1977年9月生,乾县王村镇南索村人,陕西煜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乾县2014年度“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2014年年底,几十名民工要回家过年,为了兑现承诺、履行劳动合同,马远辉毅然将自己名下的房产、车辆抵押,借来300万元,在第一时间把工资付给员工。华商报、咸阳日报、光明网、人民网等媒体对马远辉诚实守信的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多年来,凭借着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办诚信企业,建诚信精品工程,马远辉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建筑公司负责人。2014年,马远辉筹措资金50多万元,硬化5条村内街道,总长2000多米;5月,出资支持南索村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表彰活动;8月,出资5万元,圆了5名贫困生的大学梦;重阳节前,自费邀请7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欢聚一堂过重阳。2015年7月组织村中70岁以上老人免费游马嵬驿;8月,他多方筹资为村里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B)(12)

任树民

(诚实守信)

任树民,男,汉族,1942年3月生,永寿县监军镇新勤村人,2015年被评为永寿县第三届道德模范。

2013年正月初九上午,任树民出门给老伴买药,路上发现现金。正月的北方,寒气阵阵,七十多岁的任树民在原地静静等待失主,但没有等到失主,他决定马上把钱交到派出所。大儿子得知消息后,当即骑车带着老父亲赶到县城关派出所。经民警现场清点,袋内共有现金1万多元。在警方多方查找下,终于联系到了失主艾乃斯·麦麦提敏。面对两个月的血汗钱,能如此快速、分文未少的归还,艾乃斯·麦麦提敏兄弟两人及妻子对任树民感激不尽,不住地说道:“谢谢、谢谢!”

面对从天而降、弯腰既得的钱财,很少有人能不为之动容。然而,诱惑面前,任树民老人却表现出了一个西部庄稼汉的道德操守和崇高精神境界,勤劳善良,诚信朴实,拾金不昧,急人所急,最终物归原主,一个看似平凡的举动,其中却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德光辉。(B)(12)

王永安

(诚实守信)

王永安,男,汉族,1966年6月生,泾阳县永安医院董事长,陕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咸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咸阳市劳动模范。

王永安从开小诊所到创办泾阳永安医院,倡导“以患者为本”的医院文化,在全省率先实行“先住院,后结算,不缴押金不催款”的诚信服务模式,诚信管理、诚信服务。近三年来,医院急诊162394人次,完成各类手术4427例,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100余万元。此外,王永安长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热心公益。去年7月,王永安得知肾癌患者王馨乐无钱医治后,当即决定让其免费治疗,并带头组织全院为王馨乐捐款三万多元。自2000年至今,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178人、260余万元;2012年10月,为驻地金柳村600余户赠送医疗卡45万元;2015年4月,在省慈善协会主办的“大爱在三秦”活动中,王永安现场捐助300万元。(B)(12)

贠彬锁(诚实守信)

贠彬锁,男,汉族,中共党员,1973年10月生,彬县城关镇火石咀村人,2012年上榜“中国好人。”

2012年,贠彬锁主动承包了火石咀停车场,把火石咀村和刘家湾村的拉煤车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车队,并承包火石咀煤矿的“中块”业务,由他们车队调配运输。2010年-2013年在煤炭市场形势大好、利益高、销量快的这三年间,个别大客户为了赚钱,提出给贠彬锁按照每车200元的提成,想走后门让他每天多拉20车煤,但是贠彬锁坚持原则,信守承诺,不为金钱等利益所动,严格履行合同,不分大小客户,诚信经营。作为车场场长,他把诚实守信作为车场发展的生命,将诚实守信始终贯穿于车场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成立了车场安全巡逻队和防汛巡逻队,坚持每天巡逻,制定完善了车场制度,不管是自己个人经营的拉煤车和村上亲戚朋友的拉煤车,还是外地车辆,必须按照制度,统一登记,统一排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B)(12)

新闻推荐

实施“五大工程”厚植发展优势 奋力书写“十三五”开局之年新篇章——访永寿县委书记苏晓梅

本报记者樊琼“当前永寿正处于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站位全局看大势,着眼长远抓机遇,立足县情补短板,以登高望远之势找准发展新基点,奋力开创‘十三五\’工作新局面。”围绕如何确保...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