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秦军阵地活化石的文明密码 张根劳
(资料图)
今年1月29日至2月2日,中央电视台4套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播出《长城内外》咸阳段系列节目。其中1月29日播出《秦风古韵话咸阳》,秦汉战鼓登陆央视,这已传承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引起了广泛关注。
1月27日早上10时,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栏目摄制组一行5人来到掌旗寨,了解了秦汉战鼓的历史后,下午,西安经发中学的李琳老师带着10名高二学生来到拍摄现场。在同仁村南的小树林中,秦汉战鼓传承人黄建民带着学生高喊:“一打铁,二打钢,三打矛,四打枪”的口号,又扬起左手猛击右臂腋下,再扬起右手猛击左臂腋下,反复进行训练。
根据导演褚金萍介绍:《文明密码》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档专注全国各地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的体验类纪录片节目,以县为单位,通过出镜记者对日常物品、现象、人物等背后文化内核的体验和探究,向观众介绍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基因。
传承与探索新路
在秦汉战鼓传承基地,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秦汉战鼓在校园传习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将其编写成教材在中学课堂传习,并先后在经发中学、石桥中学建立了传习基地,组建了两支校园队伍,开辟非遗传承的新途径。2015年3月2日,秦汉战鼓渭城正阳传习基地建立,渭城区文体局还为基地提供了锣鼓器材和电脑等,尽可能减轻秦汉战鼓团压力,确保传习基地正常运转。西安经发中学10名中学生,在黄建民的带领下,演奏出秦汉战鼓的激情。
1月28日早上9时,在兰池大道渭河北岸的河堤路南的一块空地上,五面黑漆大鼓中间排开,主鼓后有帅旗,战旗猎猎旁有数面副鼓,50名全部穿古代将士服装的演出队形已经排列整齐,摄影师拍摄了主鼓手、副主鼓手、唢呐演奏者、主铙手、主锣手。上午10时,铙锣紧随鼓调起伏,伴随唢呐与马铃的声音,合奏出阵阵排山倒海似的撼人鼓乐。战马嘶鸣、刀枪撞击、战士呐喊之声,犹如古时战场重现。央视摄制组也用遥控小飞行器在演出现场空中拍摄。随着黄建民一声令下,擂响秦汉战鼓第一部曲“出征曲“,出征曲悠扬动听、威武庄严,听似部队在调兵遣将、扎营布队,磨刀擦枪、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取胜千里。第二部曲“交战曲”,交战曲紧凑激烈、刚猛高亢,汹涌澎湃、排山倒海,震憾人心、鼓舞士气。有战马的奔跑声;有刀枪的撞击声;有将士们浴血奋战、永往直前的厮杀声;助军威,使人精神百增;添力量,使人充满必胜的信心。第三部曲“凯旋曲”,凯旋曲铿锵有力、豪情激昂,同时又轻松快乐、奔放喜悦,好似将士们克敌致胜、满载而归。体现出将士们胜利后的兴奋心情和向往和平、渴望幸福的迫切愿望。三部曲前均有流水调,好似秦始皇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号子声。
鼓痴与军令状
2006年,秦汉战鼓在录制资料片时,68岁的“老把式”刘兴福突发心肌梗塞,当场晕倒,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去世了。为了老人的安全,秦汉战鼓传承鼓团决定让年事过高的老人们退出,但刘兴富的叔伯哥哥刘兴贵依旧不肯退出。在秦汉战鼓传承人黄建民苦劝不允的情况下,刘兴贵竟让他的女儿写了个“生死状”:“我爸爱出去敲鼓,发生意外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他本人一方承担,不要任何人管。以此为证。”黄建民很感动地说:“那一刻我也明白了,不让敲鼓才要命呢。”此事传出后,队里其他人纷纷效仿。黄建民手头一摞布满签名的“承诺书”上打印着“因血压高、高血脂、心脏病等一切疾病造成的一切后果,责任由自己承担”字样。民族文化传承人黄建民与一大帮喜爱战鼓的鼓痴在用自己的行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源泉。
热爱并悍卫民族文化
鼓友们献给刘兴贵老人的礼物是,让15岁的刘旭博担任主鼓手,14岁的曹旭恒、7岁的嘉懿担任副鼓手汇报演出,记者铙褘也穿上秦汉战鼓的演出服,敲了一段流水调,看到秦汉战鼓后继有人,老人精神振奋,亲自擂鼓,一曲交战曲在上空回旋,演绎了人生最真诚的情感。秦汉战鼓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赢得一片赞誉之声,坚持下去的动力除了热爱打鼓之外,还有一大帮喜爱战鼓的鼓痴在全力支持。这就是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魅力源泉,从爱好到执著,最后演变成一种责任。中国农民用自己最朴素、最豪爽、最真诚的原始行为和手段,热爱并捍卫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也为我们阐释了生命和艺术的真谛。(B)(11)
新闻推荐
近年来,咸阳市不断加快大西安(咸阳)文化体育功能区开发建设,北塬一路、平福大道等市政主干道路工程不断推进,形成大西安(咸阳)文化体育功能区路网框架,为新城发展奠定基础。图为北塬一路工地现场,工人正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