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小将丁煊篪
沉着冷静的羽毛球小将丁煊篪。 本报记者 马驰骋 摄(E)③
本报记者 马驰骋
跟丁煊篪聊天,完全感觉不到他只是个14岁的初三学生。班主任陈清亮这样介绍他:“之所以丁煊篪比同龄人更加沉着冷静,因为他可是个羽毛球高手,经常参加各类羽毛球比赛。”丁煊篪则解释道:“羽毛球高手不敢说,只是在咸阳打羽毛球的青少年同龄人中算得顶尖档次的而已。”
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初三(1)班的丁煊篪7岁开始师从天王羽毛球馆教练史庆利,多年训练比赛,14岁的他现已是陕西省注册羽毛球运动员。翻开丁煊篪那一摞摞奖牌证书,2013年咸阳市“正健杯”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B组第一名;2014年西安市“城北赛格”杯第十届白桦林·川崎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C组第一名;2015年咸阳市青少年羽毛球选拔赛男子A组冠军;2015年“体彩杯”陕西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男子乙组双打第三名、团体第五名。
这些还只是丁煊篪获得省级好成绩、市级第一名的奖牌,在其他的民间联赛中获得的证书还有不少。得知记者要来,丁煊篪展示的是他专门挑出的冠军和第一名奖牌,像所有体育运动爱好者一样,第一才是他锁定的目标。
然而,每个运动员的成长中难免会遇到失败。丁煊篪现在仍清楚地记得,2011年他在咸阳市一项大赛中一路杀入决赛,这是他第一次打进决赛。决赛时,年仅10岁的丁煊篪非常紧张,用他的话形容:“好不容易进了决赛,大脑却一片空白,急得教练在场边喊,自己却紧张得什么都听不到。”那次,他以20比22的比分惜败。
输了球不要紧,就怕输了志气。“每次输球,就要狠狠练他一两个月!”丁煊篪说。寒暑假里他天天扎在羽毛球馆里,别的教练每节课训练两小时,而丁煊篪跟着自己的教练,从一口气跳绳90个双摇开始,到“多球练习”,再到“队内对抗”、“步伐”、“身体协调性”,这一套高强度训练下来往往5、6个小时便已过去。“把训练当决赛,把决赛当训练”丁煊篪暗暗记下了教练的话。
终于,2014年西安举办了西北最大的民间赛事——“城北赛格杯”第十届白桦林·川崎羽毛球公开赛,丁煊篪再次一路杀到青少年C组半决赛,对方恰恰是上次将他击败的老对手。这次丁煊篪完成了他的“复仇大业”,获胜下场的他还没来得及擦汗,现场采访的电视台便将麦克风递到了他嘴边。这时丁煊篪依然沉着冷静地说:“如愿以偿获胜,这就是我的目标。”
根据科学计算,羽毛球是世界上飞行运动速度最快的球类,羽毛球的离拍速度最高可达约合288公里的时速。与这样的速度相比,即便网球发球或者在棒球职业联赛中用最大力气投掷的棒球仅仅像是一个慢动作画面。丁煊篪告诉记者,人再快也没球快,特别是在大赛中,是通过观察对方的球拍面变化来预判接球,这点特别锻炼脑子,所以越是重要比赛他越要冷静。关于这点,有趣的是他在打重要的比赛时拒绝父母在现场观看,对此他解释:“爸爸妈妈看比赛时情绪太激动了,会影响我的判断。”
练了这么多年,丁煊篪感觉羽毛球对自己的身体、心理素质都起到很大的锻炼作用,他自豪地说:“小时候因为长得比较秀气,妈妈曾想让我学乐器,而我选择了喜欢的羽毛球。”(E)③
新闻推荐
赵胜利说,想把豆腐做好也不容易,能吃苦还得能坚持。本报记者吕聪1973年,高中毕业时,家住的是三间草棚。按他的话讲,那时的家是“上无片瓦、下无一砖”。1974年,推倒了草棚,盖起三间土砖房。1992年,推倒了...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