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修史毕原活字典—张鸿杰张根劳

咸阳日报 2015-09-17 21:20 大字

张鸿杰先生1937年出生于咸阳安国寺东边鱼池巷(现在的仪凤东街)。1953年张鸿杰先生到咸阳县新华书店、咸阳大众剧团、渭城文化馆、咸阳博物馆等单位工作。他在西北工学院(后迁往西安为西北工业大学)新华书店分点工作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诗经》、《史记》、《吕氏春秋》、《水经注》等。“文革”中,张鸿杰受到批判,有一次被打得鼻青脸肿,害怕父亲见到伤心,不敢回家。我和两位同学偷偷去看望他,我的两个同学装作打架,吸引了监视的人,我隔着窗户发现他正静心地读《史记》。

1984年,《陕西省咸阳市地名志》将编辑出版,咸阳市地名办成立后,张鸿杰被从咸阳市博物馆调去参与这项工作。1984年国家文化部文物局在咸阳举办了全国考古工作者培训班,张鸿杰编辑了《考古天文知识讲义》,受到学员们的好评。从1984年到1987年,张鸿杰先后在《陕西日报》发表了《泾阳发现秦望夷宫遗址》、《淳化县发现一唐代石窟》、《杨凌发现古邰园遗址》、《疙瘩庙周围确系有邰遗址》等文章。张鸿杰老先生有一个1989年5月颁发给他的中国地名学研究会会员证。第一期会员,陕西省只有五个人。第一个是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然后是李之勤、罗耀富、胡汉兰,“第五个就是我。”张鸿杰曾经指着这个会员证对我说,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1988年,张鸿杰的研究文章《象天法地对秦咸阳的影响》在全国地志交流会上引起一定反响。1989年《地名知识杂志》发表了他的《咸阳名称的由来与含义考释》,被该杂志向全国同行推荐。张鸿杰的研究成果从不盲目跟从所谓的“潮流”,从不盲从某种观点而得出结论,而是翻阅大量的文献,将各种观点对比,最后去伪存真。1990年12月三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咸阳碑石——陕西金石文献汇编》。

张鸿杰先生1997年退休后,还先后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了《乾陵六十一藩臣像衔名订补》、《上林苑与咸阳》、《咸阳白庙村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司马氏、班氏的关系》、《咸阳市城区新建道路命名初探》、《郡县制与咸阳》、《班固与安陵《幽通赋解析》》、《毕原与周陵》、《历史丰碑的展示——评新编<咸阳市文物志>》等多篇有研究价值的文章,同时在《咸阳日报》、《咸阳城市科学》等发表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文章,并参与各种专业志的编写工作。他参加校注的《明万历咸阳县新志》《清乾隆十六年咸阳县志》已经出版。

2015年8月10日,张鸿杰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毕生的研究成果、他对历史文化的钻研精神和对故乡咸阳的赤子情怀,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B)(13)

新闻推荐

黄国田的心灵之歌 辛建斌

今年暑期,读了黄国田先生的《三十年之心灵拾遗》,感慨良多。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出,自幼爱好文学的黄国田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了他的业余文学创作之旅,迄今,在全国各地近百家报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