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搞了一生群文工作的“下家” ——记双照办文化站原站长米建胜

咸阳日报 2015-08-04 22:47 大字

人物简介:米建胜,男,1972年参加工作,任双照公社电影放映队放映员至1985年,1985年至2013年任双照文化站站长,负责群文工作。热爱写作、绘画、摄影,大半辈子工作在基层群众文化战线上,是一名有文化信仰、文化自觉的朴实的乡土文化人。

本报记者 马驰骋

“竹篾笊篱捞起的,是多姿多味的豪情;粗瓷老碗盛下的,是丰盈晶莹的生活;蹲在门前的碌碡或圪蹴在大槐树下的粪堆上,筷子头挑起的是粘粘的渴望,庄稼汉有了这一碗粘面,喜悦与满足就会溢满额头多皱的沟壑……咥一碗粘面,移山填海,千斤重担腰不弯……咥一碗粘面,为咱‘中国梦\’的大厦添瓦加砖,山珍海味我不看……一碗粘面,把搓板一样的人生,延续得很远很远。”

这首诗《一碗粘面的下家》,是去年米建胜在秦都区举办的农民与农民工诗歌研讨会上,趁着别人朗诵时有感而发临时写的。相对于其他人朗诵“洋气”的诗词,他这首“土里土气、土生土长、土得掉渣渣”的诗引起了现场专家及群众的极大兴趣,活跃了现场氛围,大家立马热情高涨。

关中人把有独特喜好的一个人或一群人称为“下家”,米建胜就是这么一个爱好文艺的下家。不单单自己喜欢,他更是一辈子没离开群众,从田间地头上吸引了一帮人,他们在一起又写、又画、又跳。

给群众放电影村里没有人不认识他

七八十年代米建胜还在放映队的时候,“白天取片子,把人乏得浑身没劲,晚上进村里把灯打亮,看着下边黑压压一片人头,劲儿一下就上来了。”米建胜自豪地介绍:“那时候农村电视没普及,看电影是唯一的文化活动,当时双照18个村没有不认识我的。”

他记得播放电影《创业》时,当时该片一度要停播,最后一场放映时,在那风雪交加的晚上,上千部队战士在雨雪中观看了两个半小时,让米建胜感动不已;他还记得在大魏村播放《烽火少年》,米建胜穿得太单薄把他冻得浑身哆嗦时,老乡为他披上一件大皮袄……

在双照的各个村里放映了十几年的电影,为后来当上文化站站长的米建胜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基础,“哪个村有戏窝子、哪个村篮球打得好、哪个村社火有一帮子人、哪个村谁爱写爱画,双照村谁有啥特长,我一清二楚。”米建胜说。

组织群众演出他说自己是个跑腿的

肖渡村的青年王二泉爱好写散文,跟米建胜互相吸引,定期组织周围村子同样爱好的人开个座谈会,聊一聊谁写了个啥,在哪儿发表了;隔壁村有个许禀录,自写自演快板脱口秀,只要有机会,米建胜就把他推荐出去表演;双照街道上有个爱画画的小姑娘,米建胜给孩子略微指导,他说:“我也是个土八路,只能略微指导,但是沿着我指的路你走,那就没有错。”隔了几年在街道上碰见孩子他姑才得知,小姑娘都从西安美院毕业了;有个叫刘瑛的二十多岁农村女孩爱写诗,拿着自己的作品找到米建胜,米建胜一看暗暗吃了一惊,他说:“我虽然对诗歌不太懂,但是我能品出来这是好东西。”他帮助女孩往外投稿,投一篇中一片,他高兴地说:“开心得很,跟着人家我还能学点东西。”

近两年,双照的广场舞出尽了风头,多次参加省上、市上比赛。开始时候还有人说“农村妇女能跳个啥么?”自从500人的“俏嫂子舞蹈队”在咸阳市群众文化展演开幕式上精彩亮相后,大家就服气了。类似的“陈村娃他婆艺术团”也活跃在乡村的舞台上,这些都离不开米建胜的组织,他说:“都是领导们策划得好,我就是个跑腿的。”

搞了大半辈子群众文化,米建胜对群众文化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群众文化有其特点,需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群众里有广泛的人才资源可以挖掘,必须根据地域特点、人的特点来开展文化活动,高深的理论并不一定会被群众认可,要“看啥铁打啥料”。

今年米建胜已经57岁了,再过几年即将退休,他最近正忙着整理自己60万字的小说《人间冷暖》,打算在退休前,作为自己搞了一辈子群文工作的成绩单交给大家。他说:“最好的工作就是你热爱的事情,搞群文工作我就是个万金油,啥都能干。酷爱文艺,离不开乡亲们,我就是个搞群文工作的下家。”(B)(11)

新闻推荐

安千年之澜 写生态大美 ——秦汉新城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综述 陈香玲 邢政

千年渭水和秦人息息相连,是一条孕育着文明、孕育着生命、孕育着历史的河流。然而,正是这条在历史上孕育了辉煌关中文明的母亲河,却一度面临上游水土流失、中游水质污染、下游河道淤积、流域生态恶化...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