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难,抗战我非去不可”抗战老兵岳自省回忆抗日杀敌的峥嵘岁月
年龄大了,老人腿脚不利索,陪了岳自省老人几十年的琴,如今,他没事还是愿意拿出来弹弹唱唱。 本报记者 马沅聪 摄
“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是得民心的,所以胜利是必然的。”抗战老兵岳自省在缅甸和战友们一起和日本兵进行了殊死搏斗,说起抗战的胜利,88岁老兵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两句话。
本报记者 邓晓青 马沅聪 文/图
“抗战非去不可。”1943年,号召全国知识青年参军抗日之际,正在茂陵中学读书的岳自省放下书包,回到家,和家人商量后,毅然响应了国家号召。从此他抗战的脚步不仅仅停留在国内,更是到了印度、缅甸。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回忆起和日本兵在战场上厮杀的场景,岳自省说:“打得过瘾!”
到中国远征军教导团接受训练
在兴平市庄头镇三渠村小孟组,见到岳自省老人时,他正摆弄着一把已经有“50多岁”的“古董琴”,“虽然,有几根弦都断了,但是没事我还是爱弹弹。”88岁的岳自省说,弹着琴,就能让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战场上征战的岁月。
说起自己参军的经历,老人思绪清晰,口齿伶俐,不仅仅是地名、人名,中国的、外国的,甚至是年月日,他都记得清清楚楚。“1943年12月8日,我们由西安坐飞机到云南昆明的东教场,编整为青年远征军207师621团4连,在那里我们首先进行3个月训练。”岳自省说,这次训练主要是以上课为主,军事课讲攻防、逆袭、突围和冲锋。“当时中国准备成立伞兵部队,我们621团奉命一部分人到中国远征军印度的训练基地接受预备军官训练,我和200多名战友就被派去了印度。”
在那里,训练的内容和在国内差不多,“当时我们的教官有中国教官和美国教官,美国教官名字叫罗斯福凯尔,中国教官叫胡家驹、陈恒成和孙奉山。”岳自省老人把当时教官的名字都记得一清二楚,他说,训练直到1944年6月,他们又坐游轮从印度经两天两夜到达了缅甸密支那,这也是他第一次与日本人作战。
他奉命守护密支那飞机场
当时,印度、缅甸、泰国都包含在中国战区,再往东就到了广东、海南。“去缅甸后,和日本人的第一仗就是攻打密支那飞机场,当时飞机场的日军有3000多人。”岳自省说,那时咱们的兵力大于敌人,而且咱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是得民心的,日本人是失道的战争,所以战争必然能取胜。岳自省所在的排主要是攻打日本指挥所左翼,“一个连200多人4个排,分别为冲锋排、炮排、搜索排和火战排,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一仗打得很激烈,从拂晓开始,不到一天时间,就从敌人手中夺回了飞机场。”
随后,他们连又奉命攻打密支那东城城门,那里的日本兵有3个师团,近10万人,“3天3夜,我们陆、空、步、炮联合攻击,日本人也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所以这一战我们打得辛苦,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右腿被刺伤,幸亏护兵保护才捡回一条命
“贾广金,他是我的护兵,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他拼死相护,我早就没命了,至今都忘不了他。”岳自省回忆起自己的战友,难掩伤痛,“当时,我正指挥部队向西北方向进攻,这时,有3个日本兵从西南方向攻过来,其中一人用刺刀戳到了我的右腿。”岳自省告诉记者,幸亏一旁的护兵贾广金发现及时,消灭了这些日本兵,自己的性命才得以保住。
在缅甸岳自省去了八九个地方,大大小小参加了十几次战役。“不是我们求战,说实话谁愿意打仗,是不得不战。”在那里,咱们的军队帮助缅甸人民恢复了家园。
日本投降前在湖南芷江进行了最后一次决战
1945年,岳自省回到祖国,就在日本无条件投降时,他们在湖南芷江和日本人进行了最后一次决战。“那是6月27日,日军有5000人左右,他们企图偷袭岳麓山,但是被我们发现,山上往山下打,山下往山上打,敌人就这样被我们消灭在半山腰中。”这也是岳自省参加的最后一次战役。
1946年,岳自省老人退伍,回到兴平后,他参加了教师学习班,前后当了3年的老师,最后又到宁夏机械厂造拖拉机,一直干到1971年,再次回到家乡。如今,虽然老人已经行动不便,但是,采访中,他清晰的思维,流利的表达还是让记者印象深刻。“晚年,父亲喜欢吹口琴、弹琴和写毛笔字,我们都很敬佩他老人家,会尽全力照顾好他的生活,让他好好享享福,舒舒心心地过日子。”老人儿子岳江升说道。(B)(10)
新闻推荐
面对并肩战斗的战友的照片,宁西珍庄重地行起军礼。一枚枚勋章是抗战的见证。宁西珍讲述当年缅北抗战的故事。宁西珍和儿子宁辉翻看黄埔同学录。本报记者何建虎摄影报道7月29日,在泾阳县泾干街道办...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