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西珍:缅北战场上的中国兵
面对并肩战斗的战友的照片,宁西珍庄重地行起军礼。
一枚枚勋章是抗战的见证。
宁西珍讲述当年缅北抗战的故事。
宁西珍和儿子宁辉翻看黄埔同学录。
本报记者 何建虎 摄影报道
7月29日,在泾阳县泾干街道办先锋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记者见到了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的老兵宁西珍。94岁的老人目光慈祥,精神矍铄,谈到那场奔赴异国土地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宁西珍感慨万千:“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是反人类的罪行,注定是失败的。在那场代表世界人民反击日本的战斗中,我只是尽了一个中国军人的责任,在和日军的较量中,我没有丝毫的退缩。”
宁西珍1921年10月出生在泾阳县城,少年时代的他只身到西安寻求抗日救亡的机会,后与流亡青年一起报考黄埔军校,被编入黄埔军校第十八期,学习了筑营、架桥、爆破、组装武器等技能。1944年2月,宁西珍跟随中国远征军转战缅北,迎来入缅作战第一仗——太洛战役,宁西珍负责到指定地输送情报。战斗打响后,他只身一人带了地图、指北针和干粮,避开日军防线,穿越原始林带,准确将作战命令下达给部队,随后经过激战我军一举攻克太洛,歼敌近800人,摧毁汽车20多辆,取得缅北反击战的首场大捷。
之后,宁西珍又参加了瓦鲁班战役、孟拱河谷战斗和强渡伊洛瓦底江战斗,重创了日军的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据老人回忆,在强渡伊洛瓦底江战斗中,上级要求凌晨渡江,出发时战士们将水杯装进背包,以免碰撞发出响声,行军途中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趁着夜色潜入江边,每人一件救生衣,5人一只橡皮艇。在渡江距离岸边40米时,遇到日军猛烈阻击,战士们弃舟下水,分散游水渡江,在敌人的炮火中我军顺利抵达南岸,对敌人发动了攻势,取得了胜利,战斗中宁西珍受了轻伤。
回望走过的岁月,宁西珍语重心长地说:“自己很幸运能够活着回来,当年好多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是他们的奋勇杀敌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在缅北战场上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今天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永远缅怀他们。”(D)⑥
新闻推荐
新华社西安8月5日电(记者蔺娟)“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我宣誓……”陕西省华阴市105名经市人大任命的人民陪审员4日面向国旗和国徽庄严宣誓。包括华阴市法院在内,陕西共有1个中级法院、4个基层法院承...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