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经营性墓园,有多少人买得起

陕西日报 2015-04-13 22:56 大字

本报记者 韩岩

清明小长假过后,熟人郭老板聊起为老人选墓地的话题感叹不已:“现在老人真是‘死不起\’,买一个墓穴比买房还贵。”清明节,郭老板兄妹三人到西安东郊霸陵新区墓园,为年迈的父母选购了一个较为高档的双人墓穴,碑型规格1.5平方米,售价9万多元。郭老板说:“这里是新开发的,环境比较好,服务项目多,离城里也不太远,多出点钱让老人百年后走得放心,我们做子女的也能安心。”

郭老板兄妹的孝心着实令人感动。俗话说:“入土为安”。按照传统习俗,人死之后都得埋在地下,这样死人才会感到安慰。其实,“入土为安”指的不仅仅是让亡者安息,更是让生者安心。它最初的意思是,在原始社会,有族人死去,只是将遗体扔在野外,后来人们发现遗体会被野兽吃掉,后用草席包裹,可是也会被野兽扒开。再后来,就进入棺椁时期,将遗体放在棺材中埋在地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受自然环境的侵蚀。当今社会,我国多年来提倡将遗体火化的环保形式,留下先人骨灰供后人祭奠。

在城市周边修建墓园,本应是一项公益事业,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进程,越来越多的市民百年后能否进入这类经营性墓园安葬呢?近几年,墓价一个劲地不停飞涨,就连做生意的郭老板都喊贵,那么普通市民和百姓又如何承受得起?入土为安,每一个逝者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民政待遇和福利吗?

4月8日,记者带着诸多疑问和思考来到霸陵墓园实地查看,试图探寻一条逝者人人平等、省地、省钱、生态、环保的入土为安殡葬之路。

上午8点半从单位出发,驾车途经咸宁路、长乐路,在不堵车的情况下,用时40分钟可到达霸陵墓园,里程约17公里。据载,这里是西汉文帝陵寝,靠近灞河,极目远眺山川郁郁葱葱、景色宜人。附近共有两个墓园依山而建,靠西是由灞桥区民政局兴办的西安霸陵墓园,建园已有20年;靠东是经省市民政厅(局)批准的民营企业兴办的霸陵新区墓园,开发建园近10年。

记者先到霸陵新区采访,墓园销售人员周女士十分热情,她首先介绍了墓园的整体规划及墓穴碑型价格,之后带记者坐电瓶车上了山顶,徒步由上而下逐个参观墓穴园区,介绍墓穴规格、价位等。总体来说,靠山上高处的双墓穴贵;靠山下低处的单墓穴便宜。墓穴碑型规格从0.8平方米到1.5平方米不等,标价最低的4000多元,但都是山体墙壁洞穴墓,并非在平地上。多数双墓穴起价在2万元以上,好一点墓穴位置和碑型都在6万元至9万元不等。据了解,该墓园占地300余亩,目前开发修建墓穴4万多个,已销售1万多个。

再到相邻的西安霸陵墓园,总体上看墓穴碑型价格要便宜一些,但最高的标价也在56000元。据了解,该墓园占地200多亩,已销售2万余个。相比之下,东边墓园新建规划大气,环境更好一些,诸如乐队、司仪、导购、电瓶车等服务项目应有尽有;西边墓园略显陈旧,服务项目较少,但墓穴碑型规格较大,都在1.2平方米以上,这座年头较长的旧园掩映在翠绿松柏之中,亦不失宜人景色之美感。

这里的墓园所处环境确实秀丽宜人,但墓穴不菲的价格却让很多市民和百姓望而却步。在霸陵新区,有两位女士正为健在的父母选墓穴,她们认为这里环境好,干净卫生,坐电瓶车上山也很方便。但是,感觉这里的墓穴确实很贵,这就要看个人的经济实力了,有钱当然在这里买个墓穴好啊!

记者曾做过调查,在西安环城公园散步锻炼的老人,十有八九都说墓园都是给有钱人修的,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买不起,百年后让子女把骨灰撒到山川河流里了事。他们中不乏移风易俗、观念新潮之士,但也有生活条件拮据之人,不想给后人增加经济负担而做出无奈之举。

去年8月,朋友老贾的父亲检查出淋巴癌住院治疗,记者去探望时,老人家当着老伴和儿子的面亲口说,他死后不要存放骨灰,直接撒到汤峪山上,因为他常去那里游玩避暑,叮咛这是他的心愿。其实,记者知道一些内情,老人几次住院已经把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欠着亲戚朋友的钱,不想再给家人增加经济负担。老人去世后,记者得知其家人按照遗愿已经把骨灰抛撒到山里时,不免有些伤感:入土为安,地球这么大,一些人死后为何就找不到一块安葬之地?

采访中,在墓园打工的几位园林杂工说出的一番道理很有见地:长远来说,修建经营性墓园并不科学,占地太多,墓价太贵,多数人都买不起墓地,这就要靠国家来革新。比如,开辟出一座山作为墓地,每隔几平方米栽一棵树,绕树周围一圈都可以深埋骨灰,这个办法可以少占地、多埋人、省田地、省钱物、还不污染。现在的墓园使用20年为一个周期,不是永久性的,几代人后也许就不用了,到时废弃的石料咋处理,都成了垃圾,污染环境,后患无穷。再说,一些墓穴的后人,好多年都不来上坟,到期后联系不上,又不能随便拆除,国家又没有立法,还要继续缴费,这事就没完没了。农村人常说死了、死了,人死后总要了事,过去土葬在地里堆个土疙瘩,三周年祭奠后就推平恢复耕地了。

也有人建议,国家民政部门应该统一规划、统一墓价,根据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域、不同风俗,采取土葬、水葬、树葬、生态葬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降低殡葬成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让逝者都能享有“入土为安”的民政福利。

新闻推荐

农民祁忠会一口气种粮800多亩

记者王永锋通讯员黄国鸿杜学种粮食也能干出大名堂。勉县老道寺镇季寨村农民祁忠会,就一口气种粮食800多亩,年生产稻麦700多吨,还为自己的大米注册了商标,贴“标签”在网上卖,成为当地一名响当当的“种...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