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别人笑我太痴颠,网络有我一片天” 独家专访网络名人“关中才子”李凯凯

咸阳日报 2015-02-13 22:57 大字

本报记者 吕聪 刁少强 文/图

衡量你自己善良最准确的方式是看你眼里的别人有多少善良。

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因为暂时的迷茫放弃自己永久的理想。

很多事情没有理由,没有理由恰恰就是我们需要去找的理由。

对幸福定义越是清晰的人,在现实中越是不幸!

金钱是用来理解生活的,把生活理解为金钱的时候,那么为了金钱你就会背叛生活。

爱情是什么呢,所有的人都相信自己的答案,可是所有的人也在观望别人的答案,这就是爱情。

……

你能想到吗?这些话出自一个85后青年,一个口齿不清、走路颠簸、表情木讷、肢体难以自控的先天性脑瘫患者。近段时间,网络上“关中才子”李凯凯声名鹊起。因为异于常人、过于常人的文学才智,继脑瘫诗人余秀华之后,他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

网民认为他怀有不俗之才,文学作品思想力度惊人,且带有苦难者和英雄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网民推崇他为“关中才子”。

李凯凯,生于1987年,陕西省旬邑县郑家镇李家村人。自幼脑瘫,有一个悲郁的童年,然而,他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热衷诗歌创作,在小说、杂文、散文等多种文体均有涉及。网上疯传的《凯凯语录》语出惊人、短小精悍。诗歌《云》、《离别》等表现博大同情和对苦难者的关怀。

正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人们从他的作品里感受震撼,颠覆对于现实生活的悲观消极、平凡人就不能有所建树的压抑和心理疲态。

网友惊称:“神一样的经历”,“神一样的作品”。更有人把李凯凯与郭敬明、韩寒、蒋方舟等人并称为“四大才子”。

“关中才子”是怎样炼成的?

走进李凯凯的家

2月8日,记者来到旬邑县郑家镇李家村。

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几间简易的砖瓦房。家具、摆设皆是陈旧、破陋。李凯凯的“写作间”摆放一台电脑,一部打印机。电脑桌上方贴着一张“大展鸿图”印刷字画。其上是:以不屈的意志做朋友,经验做顾问,谨慎为兄长,希望为守护神,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万里鹏程,大展鸿图!他的卧室兼书房,书架上码放着史记、资治通鉴、莎士比亚文选等上百册中外文学作品。

李凯凯的父亲李崇会说,这台电脑可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当”。除了吃饭、睡觉,李凯凯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脑前。敲击键盘的“嗒嗒”声响,成了这个农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可或缺的“音符”。

和传说中的李凯凯初次见面,记者心头一震。

眼前的“关中才子”口齿不清、表情难看,偏个脑袋、不停吸溜鼻子,记者和他打招呼,他嘴里吭哧着,硬是没挤出一个字。他有点急了,转过身,打开word文档,用打字方式“说话”:“你们来采访不早说,家里挺乱的,多有怠慢。”“说”完,李凯凯嘿嘿笑了。

一个历经坎坷和苦难的童年

李凯凯出生后,父母就发现他不正常,行为表现明显不同于健康幼儿,经确诊为先天脑瘫。待正常孩子都会走路时,李凯凯还只能爬行。为了教他走路,奶奶用围巾拖住,锻炼他的肢体协调能力。从蹒跚学步到独立行走,经历两年多。学习站立,又花了五年时间。

因缺失语言、行为能力,凯凯的学业一再拖延。为了学写字,手指经常磨得流血。

1997年,凯凯进入小学。比他小一岁的妹妹负责他的在校生活。每天,妹妹骑自行车带他上放学。在学校,没同学愿意和他坐同桌,妹妹就成了他的同桌和帮手。没有男同学和他玩,他就和妹妹、女同学一起玩。有男同学欺负,妹妹就保护他。或与这样的经历有关,长大后,他眼中女性的形象多是仁慈和善良的。

因为身体状况特殊,执笔都难,每次考试,老师就叫他父母到学校,做思想工作,不让参加考试。受同学的欺负是常态,上初中后,生性顽劣的同学把他看作怪物,咒骂和恐吓。学校受了欺负,回家又不愿说,那时候,李凯凯特别自闭,觉得这个世界是黑暗的。

2006年,李凯凯在旬邑县职中就读。为方便照顾他,父母离开老家,在县城租下一间民房。为保证在学校也有人照顾,妹妹从旬邑中学转到职中,与他同班。即使如此,他还是遭到别人的白眼。一次,他去食堂吃饭,刚进大门,就有人赶他,不愿走,那人就用鞋打他。执拗的他一连进了几家店,都遭到同样待遇。

后来,李凯凯还是无缘参加高考,他说“我写个名字就半个小时,你说成绩会怎样?”

高中毕业,李凯凯在妹妹的陪同下到西安某人才中心应聘工作,用人单位见他的样子纷纷避而远之。回到旬邑老家,李凯凯痛苦不堪,一度以为“这辈子怕要这样毁了。”

李凯凯的“文学梦”

梦之始源:文学殿堂有他的精神寄托

他和文学的姻缘是从小学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开始。李凯凯从鲁迅的文章中觉到共鸣,从此,他喜欢上了看书,看得多了,就试着写。李凯凯说,小时候写的东西没内涵,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中学后,除了小说,李凯凯也会看诗歌、戏剧、哲学等书籍。阅读之余,继续写作,锻炼文笔。后来,李凯凯看到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他觉得里面的卡西莫多就是自己的原型。阅读中汲取营养,写作中锤炼意志。李凯凯渐渐学会了平静和豁达,学会了博爱,爱别人以及爱自己。其间,他写了不少作品,遗憾的是,他是写了改,改了扔,扔了又写,总觉得不满意,保留下的极少。

其中,他写过这样一首诗,名为《沉默的青杏林》:

在遥远的地方

有一片青杏林

林中有一个相思的你

敢问你晶莹的眼中为何常噙着泪水

敢问那相思的人儿到底是谁

问着问着

没问出一丝的应语

只问出满眼的珠泪

啊~

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是一个哑女

这是能找得到的、为数不多的少年李凯凯写的一首诗。

2009年,李凯凯高考失利,打工受挫,身心遭受重创。父母看他喜欢写作,东凑西拼买回一台电脑。从此,李凯凯的人生发生了变化。在掌握了键盘打字的“高难”技术后,他一心钻研起写作,注册了一个博客,把一些自认为还不错的诗集、杂文传上网络。

没想到,这些作品很快就被新华网、搜狐网等大量转载。《在玉米地》等诗集还在央视第四频道得到配乐朗诵。越来越多作品相继与网友见面。他以一种现实与批判、理智与感情并存的文风,博得了网友眼球,变成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名人。2014年1月,旬邑县职教中心邀请李凯凯回到母校举办《报告会》,通过他的亲身经历,鼓励更多学子学习李凯凯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梦在当下:文学写作是他的生活方式

采访时,李凯凯一直用打字与记者交流。“二指打字神功”让人叹为观止。左手一根中指,右手一根中指,一左一右、协调得当,飞快地扫过键盘按键,出字的速度非常快。

在网友热捧的作品中,《凯凯语录》最受喜爱。28岁的年纪,何以能写出如此精辟、有深刻思想的话语?李凯凯解释:那些话语都是他人生阅历的总结和思考。

日常生活中,他喜欢上网,博览群书,关心国家大事。最近,他也关注到网络上对他的报道和炒作。对于“关中才子”的称呼,李凯凯自称是“浪得虚名”。“如果叫你‘才子\’,可是你没有水平,虽然这是对我作品的认可,但我觉得,压力比期望更大。”

李凯凯说,选择文学纯粹是出于年幼无知,只是想通过写作,唤醒人们内心的善良和纯朴。现在,回头想想,觉得能走上文学之路是挺幼稚的。不过,他并不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称呼,也不会在意有人说他为求出名而炒作,“为别人写作还不如不写”。对文学的挚爱,会让他继续坚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写作就是我的生活。”

李凯凯究竟写了多少作品?其自称太多了,文体都比较杂,一直追求完美,追求自我超越,常把觉得写得不好的作品,写完就删除。“光是我删的诗歌就比现在留下的总字数还要多。”记者查阅、核计,目前,李凯凯个人电脑上保存的作品共102万余字节。

2014年,在旬邑县职教中心的资助下,李凯凯第一部书《曙光》出版,印册500本,而让记者吃惊的是,却在他的家里找不出一本。原来,李凯凯觉得第一部书出版仓促,文字、结构等错误比较多,他不是很满意,因此,全部捐赠给了学校和其他单位。

眼下,李凯凯正全身心投入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这部小说他已写了4年,预计总字数11万余,书名《贫穷和富贵》,至于故事情节,他暂不透露,希望能为读者留下悬念以及想象空间。

梦之花絮:邂逅爱情,遗憾分手

李凯凯才华横溢,少不了粉丝,甚至爱慕者。

他有过一段感情经历。他觉得“每段感情都成就一个王子和一个公主,所以她(前女友)就是我的公主。当然,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王子。估计是癞蛤蟆吧!”都说李凯凯语言犀利,具冷幽默,就连“讽刺”起自己,都如此“不留情面”。

记者得知,这段感情已告分手。分手后,他曾给那个她写过一首《偷偷的爱情》的诗歌,受到网民热议和力挺。

【出名后的李凯凯还能走多远?】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李凯凯出了名,接下来,会有哪些打算?“生活总是千变万化,但是理想是永恒的,人生的目标是不变的,过程谁都不得而知。”记者问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他咧着嘴,笑得夸张:“说出来就不是目标了。”

李凯凯告诉记者,短期内,他有两个愿望。

其一,上大学。文字功底都是自学,怕是写作的短板。这几年,他先后自学了牛津、耶鲁等大学的课程,涉及课程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

其二,出书。李凯凯想让更多人看到自己作品,并能从中感悟生活,发现人生的真善美,从而乐观向上,面对人生磨难和不幸,最终收获快乐和幸福。可是,凭其家里的经济状况,出书是天方夜谭,他希望有人可以帮他。

李凯凯的母亲燕群娥讲,李凯凯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家里还有一个老人,全家唯一收入来源是4亩果园。为人父母,她们看到儿子热衷写作,感到欣慰,同时,又为不能帮助儿子实现愿望而深感不安和自责。

一个脑瘫儿在文学事业上孜孜不倦,他的每部作品精益求精,因发人深思、引人共鸣、唤人觉醒,而让我们感动。

“关中才子”李凯凯能走多远,让我们共同关注、真心关爱、拭目以待!(B)(6)

新闻推荐

年初二的汇通面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春节期间,因市区不少小饭馆处于歇业状态,想要在过年期间吃上一碗热乎的面条,众多食客犯了难。大年初二,汇通夜市“面”照卖,一晚卖了600碗。2月20日晚7时许,记者在饭口时听到路人的阵...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