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安建筑科大王晓昌团队突破多项污水处理关键技术 标志我国在该领域跻身国际前列

陕西日报 2015-01-10 23:46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张梅 见习记者 侯燕妮)1月9日,北京传来喜讯,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晓昌科研团队完成的“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研发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区的应用”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的技术突破及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水和废水的固液分离强化技术跻身国际前列。

污水再生利用是缓解水资源不足的战略性对策。其中,废水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固形物通常呈絮状(絮凝体),导致分离效率低,处理设施庞大。如何改变絮凝体的形成模式,促成其致密化,从而提高分离效率,是长期困扰本领域的技术瓶颈。王晓昌带领团队,历时十余年,通过絮凝体形态学研究,完成了絮凝体形成理论的原始创新,发明了造粒混凝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致密型絮凝体形成的技术难关,并针对西北缺水地区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改善,开创性地构建了水和废水固液分离强化处理的理论根基。与常规技术相比,项目组研发的技术分离污泥减量5倍以上,能耗降低达25%,设施占地面积减少70%以上。

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针对西北缺水地区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改善问题,王晓昌团队又完成了一系列工程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

针对高浊度水分离困难、产泥量大的问题,王晓昌团队在该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发明了流化床造粒和水力旋流造粒高效固液分离技术。这一技术,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40多项工程中实现了泥沙量高达每立方米50公斤的高浊度水直接处理和工业、生活利用,开创了黄河中游高浊度水规模化直接利用的先例。

该团队把核晶凝聚造粒技术应用于长庆油田井场废水处理,将油井压裂废水再生回用于钻井作业,使单井新水耗量成倍削减,开创了国内外低耗水压裂采油的先例,解决了制约采油作业效率的瓶颈问题。同样在长庆油田,运用脱水收缩造粒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钻井泥浆的就地浓缩减量和重金属固定,分离水提供井场环境用水,浓缩污泥用于土地还原,根治了传统的水泥固化法泥浆处理操作造成的井场用地废弃等环境问题。

在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中,王晓昌团队打破了传统的城市供水、给水模式,构建了再生水系统的理论根基,在西北地区多项商住区污雨水再生和环境回用工程建设中,大大提高污雨水再生利用效率,实现了处理设施小型化,并缓解了商住开发中污水资源化建设用地的压力。

新闻推荐

西安交大一附院“托管”韩城民杨医院 “公立”托管“民营”在陕西省尚属首次

本报讯(记者车喜韵李龙飞通讯员缑永强)1月10日上午,西安交大一附院与韩城市民杨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业不到一年的民杨医院交由交大一附院全面托管。三甲医院全面托管民营性质的医院,其模式堪称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