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狂欢背后需要冷思考
见习记者 杨小妹 陈瑾
又是一年双11,去年全民购物的盛况还历历在目,今年的双11各大电商的价格战打得火热,消费者也摩拳擦掌变身“剁手党”。11月11日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因为由四个1组成,人们联系到光棍,由此“光棍节”诞生。本是由剩男剩女引出的社会问题,经由商家的精心包装和炒作,摇身一变成了全民网购的狂欢,并很有可能成为网购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件。
马云背后的女人们:就是要当“剁手党”
“终于又等到双11,我的购物车已经满了。”对西安翻译学院读大三的馨蕊来说,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节日。
这一个“狂欢”过下来,馨蕊花去了2000元,不仅花光了上个月的积蓄,这个月的生活费也所剩无几,但馨蕊说宁可不吃饭也要当“剁手党”,现在坐等包裹的心情简直美妙无比。
四十六岁的答女士是今年刚学会网购,新鲜劲儿还在,又赶上双11,更是大大出手,前前后后花了3000多元。“刚知道要打折的时候,看见喜欢的就往购物车里放,”答女士说,“就算自己明明有的,也要图个新鲜,买回来再说。”电饭煲、吹风机、羽绒服、卫生纸……答女士算了一下,她一共购买了26种物品,给自己买了6件东西,剩下的都是给丈夫、儿子、长辈和家里买的,简直就像提前发春节红包。
与答女士的“狂热”不同的是,刚工作的小杨对电商的双11折扣倍感怀疑:“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折扣,好东西不会有折扣,有折扣的都是旧款。”虽然这样说着,但小杨还是没能完全拒绝双11的诱惑,在京东和天猫上都分别购买了家居用品和零食。“对于低价诱惑我只买自己需要的,不会因为价格低就乱买一气。”
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打折暗藏猫腻
先涨后降、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已成为双11疯狂购物中凸显出来的弊端,双11大打折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某品牌扫地机器人在11月4日的价格是4399元,而到了11月11日价格降到了999元,如此巨大的打折力度,很难让人不心动。随后,记者又在某历史价格搜索网站上发现,该款扫地机器人的历史价格一直维持在1299元,只有在9月5日和11月4日两天把价格提到了4399元,顿时有一种被商家“忽悠”的感觉。这种先涨价后降价的方法屡见不鲜,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行业惯例。
除此之外,记者还在某品牌官方旗舰店里发现了一款黑色皮靴,在该商品的产品参数页面上,商家用很小的一行字标注了“是否商场同款:否”。而在价格上,此款皮靴的双11网购价格是628元,商场的专柜价格是2998元。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了该网店的客服人员,该客服的回答是“的确是网络专供款,但货源是一样的,只是有些款式不同”,在被问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具体差别在哪里、用料有何不同时,客服却以“具体情况不清楚”的含糊说法搪塞过去了。
多数消费者以为品牌的官方旗舰店就肯定是真货,而且比商场便宜很多,但是网购毕竟无法亲自看到实物,商家玩的文字游戏也很容易被忽略掉。
喧嚣背后:是网络购物的胜利还是虚幻的疯狂?
如今,冲动消费已然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这样一个由普通消费者和电商创造出来的中国购物节,仅24小时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0多亿元,在传统的销售行业,这样的成绩是无法想象的。在消费者看来,冲动购物不仅仅是由于经济上的节省,还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巨大生活工作压力下的解压手段,“网购”对人们的意义早已超过了简单的字面含义,对很多“剁手党”来说,网购更能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
然而,喧闹褪去,我们还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疯狂的购物之后,有多少是真正需要的呢?很大一部分消费者都是带着“为了便宜而买”的心态,面对“打折”、“低价”等夺人眼球的促销,消费者很容易有冲动的倾向。另外,由于电子结算,消费者对金钱的敏感度降低,直接导致了非理智消费的产生。很多消费者自嘲说,“去年双11买的东西还没用,今年双11又来了。”很多商品的确折扣力度很大,但是买了不用就是最大的浪费,冲动过头就是盲目。
想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好东西,这种想法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冲动是魔鬼”,疯狂购物不该是双11的代名词,在打折面前,擦亮双眼、保持理智,更为重要。
新闻推荐
十一月十二日,西安碑林区柏树林街办在钟鼓楼广场举办了“争做文明市民,共享美好环境”主题活动。向辖区困难群众免费发放一百二十台“小太阳”取暖器,并给一些出租车主及私家车主发放了车载垃圾桶,倡...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