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生在自我挑战中熠熠生辉——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高琳教授

咸阳日报 2014-10-21 23:06 大字

高琳教授

本报记者 杨波海

娴静而质朴,雅静而热情,虽年逾半百,但依然精力充沛,意气风发。她就是高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三秦学者。几十年如一日,她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求学、教学和科研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挑战自我,用笑脸迎接一切厄运,用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播下的是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丰硕的果实和绚丽多彩熠熠生辉的人生。

求学路上,踏平坎坷成大道

1981年7月7日,艳阳高照,酷暑难耐。乾县高考考场外人头攒动,家长们焦急地等待应考的子女。下课铃响了,一对中年夫妇迎向走出数学考场的女儿,还没来得及开口,只见女儿放声大哭,情不自禁地喊着:“回去!都回去!谁让你们来的?”这个女生就是乾县薛录高中应届毕业生高琳,迎上前去的是她的父母。见女儿这样,父母愣住了,想安慰她几句,谁知高琳竟扭头跑掉了。

平日品学兼优的高琳在第一年的高考中意外落榜了。接踵而来的是在乡镇工作的父亲患了严重的脑溢血、瘫痪在床,做教师的母亲只有请长假伺候父亲。曾经备受关爱和呵护的高琳脸上失去了往日开心的笑容,一时变得孤独而寡言。但她毫不气馁,一头扎进了课本里,拼命地学习钻研……她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高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安交大。

手捧名校的录取通知书,高琳却没有兴奋。此时父亲的病情日益加重,她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不久父亲去世了,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妹过着艰难岁月。高琳暗下决心,勤奋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告慰父亲在天之灵,回报含辛茹苦的母亲。

四年本科学习,高琳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她如饥似渴,孜孜不倦,优异的成绩获取了数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她不断进取,1987年获得西北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调入西电公司电子计算技术应用研究所工作,从事CAD软件二次开发、有限元分析程序设计、工程算法设计、计算与分析等计算应用与研究工作;1994年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学院;2003年,她又获得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选派赴加拿大做访问学者。

科研路上,不避艰险出硕果

高琳是学数学出身,本科和硕士阶段读的都是计算数学专业,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七年系统扎实的专业学习为她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毕业后的研究工作更强调学以致用,向喜欢追根究底,喜欢尝试挑战的高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时会触及不同的学科领域,这引起了她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直觉的高度关注。她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开始有意识地把目光投向数学学科、计算机学科与生物学科的交叉领域。

1999年,高琳在执教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在智能网络研究上成果卓著的许进教授。在导师的建议下,高琳毅然选择了分子生物计算(DNA计算)作为她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这成为她科研道路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分子生物计算是一门国际前沿的交叉学科,其特点是借助生物的手段解决数学、计算机的问题,主要涉及数学、计算机和生物三个学科领域。有关分子生物计算的研究当时在国内尚未起步,高琳的论文可能成为该学科的国内首项成果。这一选题对于一名毫无生物学背景的博士研究生来说不可谓不大胆。

对生物学这一完全陌尘的领域,高琳一开始也是心存顾忌的。阅读第一篇分子生物计算相关文章的情形,高琳至今记忆犹新。一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页半的论文,她反复读了几遍后没有丝毫概念。为了吃透这篇文章,她将那千把字翻来覆去读了几十遍,倒背如流了,仍然似懂非懂。最大的困难远远不是来自概念和理论,而是生物概念以及其涉及的生物实验。学校里没有生物实验室,计算机可以仿真,而生物实验却必须来真的,再加上从未接触过那些瓶瓶罐罐,高琳没少吃苦头。但高琳并没有就此退缩。她一方面苦学生物学相关知识,一方面积极寻求有条件、有意愿做生物实验设计与操作的合作伙伴。在导师的协助下,她找到了河南省生物工程实验中心,以她执着的精神、坦城的态度和过硬的科研素质赢得了中心研究人员的信赖和支持,他们实际上组成了中国DNA计算的最早的一支研究力量。高琳的研究还获得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

博士毕业后,高琳开始把研究重心转向计算生物学。高琳再一次展示了她对学术前沿敏锐准确的把握力和勇于挑战的胆识和魄力。

计算生物学与分子生物计算虽然都是涉及数学学科、计算机学科和生物学科的交叉研究,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计算生物学是使用数学、计算机的方法解决生物学的问题,跨越了数学、计算机、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是更加前沿的交叉学科。高琳将计算机算法在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应用转到系统生物学,从问题的建模到算法对过去的研究都是巨大的挑战。在国内,计算生物学还是个新兴的稚嫩的学科,高琳紧紧盯着的是该学科国际领先的研究力量和成果。

2004年6月,高琳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Guelph大学从事生物信息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高琳惜时如金,埋头苦读,或者听课听讲座,搜集了大量最新的研究信息和权威的研究资料。在此期间,她同Guelph大学的David K.Y.Chiu教授合作申请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同时在Guelph大学做访问学者的韩国右石大学教授SeungWeonYang联合申请了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的合作项目,并得到了批准。同时,她积极同国外同行联系,主动找上了著名的Waterloo大学生物信息研究小组,并成为他们的一员。在该研究小组的配合与支持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由高琳教授正式主持的计算生物学研究项目启动了,并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近年来,高琳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学科基金,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及多项省部级项目。获陕西省教育厅和科技厅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研奖励。

面对学生,亦师亦友倾真情

高琳勤奋攀登、无畏拼搏的科研精神和满腔的科学热情无时无刻不在感召着青年学子们,而她亦师亦友的可亲态度和无私的奉献和关爱更是赢得了学生们的信赖。高琳得知她的一名研究生正积极争取到高校工作,就主动提出要指导她试讲,听完一堂课后,高琳从课堂节奏的把握到语言表达的规范一一指出了该学生的欠缺之处,让学生大为感动,至今感念不已。

高琳对自己的学生视同朋友,无论从思想、心理、学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和帮助。课堂上、咖啡馆、家里都成了她与同学们交流、沟通的地方。杨霄是高琳的一位学生,在老师科研思想的启发下,对分子生物计算发生兴趣,跟着老师作毕业设计,在高老师悉心指导下,他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得以发表。杨霄毕业后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计算生物学的研究工作(硕士),后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的也是计算生物学的研究工作。高琳把学生对自己的信任,看成对自己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更加努力地工作,在教学上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科研上不断进取。通过和学生的广泛交流,她与学生的距离更近,进一步知道了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获得,也希望从老师这里得到与人相处和做人的道理,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高琳的心田。在教学方面,高琳曾荣获校“永新”、“贝尔”、“华为”等奖教金,“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B)(12)

小资料

高琳,女,陕西乾县人,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三秦学者。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学士、西北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2004至2005年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选派赴加拿大做访问学者。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学科基金,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及多项省部级项目。获陕西省教育厅和科技厅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研奖励。教学方面,曾荣获校“永新”、“贝尔”、“华为”等奖教金,“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

第十三、十四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评审组专家,中国运筹学会计算生物信息学分会理事。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三届成员。千人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通讯评审专家。

新闻推荐

一个80后农民的人生坐标

王征在查看麻鸭生长情况。本报记者刘计划深秋的清晨,室外温度10度左右,棚里“嘎嘎”鸭叫声此起彼伏,养鸭人王征新的一天就在放鸭出棚、收蛋和喂食中开始。王征是渭城区北杜镇南杜村人,是个80版的新农...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