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桑梓情怀 张高峰 渊涛 团练 长龙

咸阳日报 2014-01-03 01:45 大字

在乾县,人们传颂着一位退休老人始终如一心系群众、回报家乡的感人事迹。多年来,他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奔走呼吁。党员干部称他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广大群众称他是造福桑梓、崇文尚礼的典范,他就是原陕西省发改委退休老干部强文祥先生。

倾心尽力扶助家乡建设

强文祥出生在乾县强家村,多年来,无论他身处何地身任何职,始终不变的是对家乡浓浓的眷顾和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忱扶助。

上世纪90年代,他听说乾县一中基础设施差,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便千方百计争取了项目资金800万元。此后数年,他先后为乾县二中、灵源初中共争取资金470万元。退休以后,他积极发挥余热,为家乡强家村小学争取希望工程项目,于2000年9月建成两层450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楼。

为了让群众有一个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场地,已年近古稀的强文祥先生四处奔波,被他的执着所感动,省发改委决定把强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投资140万元建设文化健身广场。

项目申请下来了,资金到位了。但广场选址在近2米深的荒草滩上,工程量非常大。2012年6月,强文祥和老伴从西安舒适的家搬回强家村老屋。从广场和礼堂的规划设计、土坑填夯、质量把关、审核验收,他都亲自参与。七八月烈日当头,为了节约资金,他每天和村民一起拉土回填、运石运料,和村里的老人连续八天在废弃的旧瓦堆里一片一片地寻找尚能利用的好瓦,全然不顾汗水浸透了衣裤。2013年9月,强家村文化广场全面竣工,成了群众健身娱乐的好去处,连附近村的群众都喜欢到这里锻炼身体。

强文祥在广场落成仪式上说:“我非常热爱这个地方,这里是我的家乡,我的根在这里。建这个广场,就是要家乡的老人们有健身场所,孩子们有看书的地方,妇女们有跳舞的地方。大家高兴了,我也就高兴了。”

强文祥用自己朴实的言行感染着周围群众,建广场时几乎所有人都自发无偿参与劳动。

呕心沥血编著《乾县民国史稿》

一部沉甸甸的《乾县民国史稿》,是强文祥先生奉献给家乡最厚重的礼物。

2006年,强文祥退下来后,决心编写一本《乾县民国史稿》,奉献给乾县的父老乡亲。

强文祥四处收集有关乾县的珍贵资料,大量阅读《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稿》和《陕西通史(民国卷)》等有关民国的史书。案头堆积的数以百万字的各类文献和回忆资料,强文祥就像一个初学者在浩瀚的文字海洋里努力探寻。为了尽快掌握有关史学知识,强文祥还研读了孔子治《春秋》的文章和刘知几、章学诚等古代史学大家的论述。每次去向亲历民国历史的老人采集口碑资料的时候,他总要带上礼品。他说:“这些老人是活的历史,对他们尊重就是对历史的尊重;现在收集亲历者的口碑资料,就是在和时间赛跑、抢救历史!”

20万字的《乾县民国史稿》终于在2011年出版,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家乡父老的高度评价。有关专家认为,《乾县民国史稿》开创了全国县域民国史断代史整理出版的先河。

“至人无己、造福桑梓”是群众对强文祥8年退休生活的评价,而他却说:“我是农民的孩子,最终要回到老百姓中去。只要群众需要的,我就要尽力去做。只要群众高兴满意了,我也就高兴快乐了”。(B)⑦

新闻推荐

西安市荣膺2013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

近日,由中国会展行业年会组委会、全国会展评选活动办公室主办的“2013中国会展行业年会暨中国会展产业颁奖盛典”上,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主办的“2013中国会展行业年会·中国会展节庆高峰论坛”上...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